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张小燕 肖玲婕 陈国仙
[导读] 对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观察对影响留置时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张小燕  肖玲婕  陈国仙
        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5630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观察对影响留置时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观察,随机抽签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观察组按照?2016INS静脉治疗实践指南?标准96小时拔除,实验组不断延迟时间按指针出现红肿、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情况进行拔除。入组患者中我们分别针对我科具有专科特点的病人,从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出现堵塞、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指针后进行拔除;结果:入组A组的60例患者,40例96小时后常规拔除无静脉炎的发生,20例2-3天发生管路堵塞、局部疼痛及轻度静脉炎后拔除。入组B组90例患者,其中有10例留置时间12天,最长6例长达14天,35例留置时间5-8天,31例留置时间3-4天        发生堵塞或局部疼痛拔除,有8例1-2天发生了局部疼痛,轻度静脉炎后拔除;结论:留置针留置时间主要还是留置部位、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输液次数、输液量有关。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观察分析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具备可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利于抢救和治疗,患者可适当活动而不致针头拔出。增加舒适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减轻护士工作量等诸多优点而在临床应用日益增长[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150例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从2019年3月-2020年2月对神经内科15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实B组        验组,A组60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2±2.5),B组实验组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8±1.5)岁。
1.2 实施方法:
1.2.1 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实B组验组
A组观察组 按照?2016INS静脉治疗实践指南?标准96小时拔除[2] ;B实验组 不断延迟时间按指针出现红肿、静脉炎渗漏、感染等情况进行拔除。
设计观察表格1-8号表进行观察
1号表:研究对象筛查表,入选标准:①年龄大于18岁;②在我病房置入的外周静脉留置针;③选取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时间大于4天;④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目前有血流感染,留置时间已经大于72小时,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2号表: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号表:随机分组记录表,将随机分组的组数填在此表上。4号表:患者的一般资料,从姓名、电话、性别、年龄、名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合并疾病、付费类型方面进行填写。5号表:穿刺评估表,从穿刺时间、穿刺者的工作时间、穿刺次数、皮肤完整性、血管质量、置管部位、固定材料、患者使用药物(抗生素、高浓度电解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制品、激素、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封管液等方面进行评估。
6号表:每日观察记录表,观察从置管第一天开始到拔管后两天,并将患者每日输液执行单贴于此表背面。7号表:拔管后的记录表,从拔管时间、拔管原因、拔管后有无处理进行填写。8号表:相关感染评估表,无感染不用填写此表。
1.2.2我科从2019年4月开始启动到2020年12月用了10个        月的时间完成了150例患者留置针的观察。从启动这次观察项目后我们由主要负责人对我科42名护士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固定方法(我科选用透明敷贴固定,便于观察),封管方面(我科统一选用0-10单位肝素封管液3-5ml)进行培训并统一规范,我科统一选用贝朗24G安全留置针,并解读设计表格填写规范。科室由2人专人负责,护士人人参与,对入组的患者重点交接班,及时追踪局部情况,进行记录。将150例观察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B组实验组,入组患者中我们分别针对我科具有专科特点的病人,从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输液次数、输液量及穿刺部位分别进行筛选入组进行观察。
1.2.3 观察方法:将150份表格及随机分组信封按1-150顺序排列,每周选取5-6位患者留置针进行入组观察,入选患者按随机分组顺序进行,入选留置针患者或家属知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打开信封后的情况进行A、B组分组,分组后在患者留置针上用记号笔标注分组情况        ,留置时间,并将入组患者在重点交接班白板上写明分组的床号,进行重点交接班。每日进行留置针观察,并填写表格,如果在值班及夜班期间拔除留置针及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的留置针进行拍照发到微信群,由主要负责人进行表格填写。
2 结果
入组A组的60例患者,40例96小时后常规拔除无静脉炎的发生。由20例2-3天发生管路堵塞、局部疼痛及轻度静脉炎后拔除(每天输液次数在2-3次,分别输注有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甘油果糖、阿昔洛韦、激素类药物)。
入组B组90例患者,其中有10例留置时间12天,最长6例长达14天(无基础疾病,液体量在500毫升左右,每日一次,药物主要是改善血液循环及健脑药物,穿刺部位手臂及手背,避开关节处),有35多例留置时间5-8天(有几例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输液量在500-1000毫升左右,每日1-2次,药物主要改善血液循环健脑及抗感染药物,穿刺部位手臂及手背),有31多例留置        时间3-4天发生堵塞或局部疼痛(有几例有高血压,液体量每日在1000-1500毫升左右,每日2-3次,大部分输注有阿昔洛韦Q8h,甘露醇Q8h,抗生素Bid或Q8h,有几例分别使用有七叶皂苷、激素和高浓度电解质),有8例1-2天发生了局部疼痛,轻度静脉炎后拔除(输注两性霉素B,甘露醇Q6h,阿昔洛韦Q8h,持续静脉泵入氯化钾,免疫球蛋白)。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我科通过对这150例留置针观察后的体会,留置针留置时间受很多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中主要还是与药物性质、疾病(伴随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每天输液次数、输液量及穿刺部位有关。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影响因素的存在,尽可能维持静脉留置针合理拔除时间[3]。在我们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影响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发挥留置针作用,通过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3]。
参考文献
[1]杨俊华.陈华.郑永利.抗逆流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华西医学.2012.27(1):115-116.
[2]?2016INS静脉治疗实践指南?
[3]刘颖琪.郭新颜.姜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调查及相关[J].天津护理,2014.6第22卷第3期:203-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