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白烁
[导读] 目的,针对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白烁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黄冈市 438700
        摘要:目的,针对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探讨研究预见性护理方案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240例产妇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产科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产科预见性护理案。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达(97.5%)显著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126.30±32.50)mL、产后24h出血量(208.40±82.20)mL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可提升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减轻产妇痛苦,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应用效果
        引言
        胎儿娩出后24h产妇出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其作为分娩常见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当,将直接威胁到产妇生命安全。产后出血诱发因素复杂多样,其与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产后出血一方面会影响新生儿预后,另一方面与产妇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与分娩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更高,因此必须及早预见产后出血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妊娠结局。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240例产妇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0±2.5)岁,体质量50~75kg,平均体质量(62.5.0±4.5)kg,孕周34~42周,平均孕周(38.0±1.5)周,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75例、45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5±2.5)岁,体质量52~76kg,平均体质量(64.0±5.5)kg,孕周34~43周,平均孕周(38.5±1.5)周,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70例、5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类似,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1)产前预见性处理:很多初产妇在分娩之前极易存在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等,这将直接影响产妇阴道分娩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产妇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让患者将心理的负面情绪说出来,护理人员应倾听产妇的诉说,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从而达到缓解产妇不良情绪的目的。另外,还应当向产妇讲解分娩期间可能存在的不适,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告知产妇家属多关心、鼓励产妇,使产妇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从而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分娩。(2)与产妇耐心地进行交流,对其产前出现的担忧、紧张等情绪进行安抚。并为产妇做好自然分娩知识的讲解,申明自然分娩的益处以及注意事项等。(3)产时预见性护理:由专人对产妇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对其宫口扩张情况密切关注,产妇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采取自由体位,与此同时,还应当指导产妇排尿。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主动询问产妇是否存在不适,如果产妇出现强烈的分娩疼痛,指导其采取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另外,还应当评估产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如果产妇属于高危产妇,可将相应的药物应用于产妇分娩前,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妇顺利分娩,降低产妇分娩风险。(4)产后预见性护理。

娩出胎儿后马上在产妇臀下放置接血容器,测量具体的产后出血量,产后2h内,应在产房接受观察,主要监测内容包括:产妇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及出血量、生命体征指标。监测时间:0.5h内,15min监测1次,0.5h后,0.5h监测1次,直至2h。告知产妇有尿意应及时排空,防止宫缩乏力引起出血。并准确记录产后2h出血量。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n=120):非常满意90例(75.00%)、满意27例(22.50%)、不满意3例(2.50%),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n=120):非常满意45例(37.50%)、满意51例(42.50%)、不满意24例(20.00%),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组(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n=120):产后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为:1.67%;对照组(n=120):产后出血9例,出血发生率为:7.50%;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7.50%),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χ2=4.669,P=0.031)。
        2.3两组患者产后2h、24h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n=120):产后2h出血量为(126.30±32.50)mL,产后24h出血量为(208.40±82.20)mL;对照组(n=120):产后2h出血量为(155.67±38.15)mL,产后24h出血量为(259.10±86.35)mL,观察组患者产后2h与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后2h小时出血量(t=6.420,P=0.001),产后24h出血量(t=4.659,P=0.001)。
        3讨论
        当前临床对产妇采取的常规护理干预还存在不足,其没有从身心角度出发,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由此导致产妇的护理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临床应针对常规护理的不足予以改进,为产妇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相关研究表明,对产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是指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预防产妇分娩风险的效果,使产妇的预后效果得以改善,以此保证产妇顺利分娩;该护理干预措施贯穿于产妇产前、产时、产后三个阶段,将其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对产妇和胎儿的体征和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对产后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为产妇指定行至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本研究中,针对产妇分娩前可能存在的引发产后出血的风险进行研究,主张为产妇做好产前的详细检查,明确是否有妊娠并发症以及异常情况。通过对产妇的产前焦虑和担心情绪进行配合,可以提高产妇的配合度,使其顺利分娩。对产妇进行产前分娩训练,使其适应分娩的节奏,可以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和速度。缩短分娩时间,也可以降低产后出血量。为产妇做好饮食指导,使产妇可以摄入足够的营养,保持体力和免疫力,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分娩过程中做好配合落实各项措施,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中出血。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产妇痛苦,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伟芳,朱晨霞,张清宇.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143-145.
        [2]刘小玲.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08-2509.
        [3]钟慧萍.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