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仇嘉琦
[导读] 目的 探讨急救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仇嘉琦
        上海市长征医院   20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救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9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急救时间与抢救有效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急救时间明显更短,抢救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是以救治时间最短化,救治流程最优化,患者获益最大化为目标而设计,实施后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程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此病患者动脉中的粥样硬化斑块可发生破裂,血小板在其破裂的粥样硬化斑块周围可聚集成血块,阻塞其冠状动脉的管腔,最终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种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的前1~2 d或1~2周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具体表现为心绞痛的症状加剧,每次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延长。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最大限度地缩小其心肌梗死的面积,进而保护其心肌的功能。研究发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期间,对其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地提高其接受急救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摸球法分组,各49例。观察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为(35.47±1.48)岁。对照组男22例,女27例;年龄在21~47岁,平均为年龄(35.87±1.59)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书;患者未存在精神类疾病。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是由冠心病引发的胸痛;患者发病距离入院的时间超过6h以上。两组患者资料保持均衡,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运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院途中,连接呼吸机、心电监测仪等医疗器械,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院前抢救与手术准备。观察组行急救全程优质护理:(1)优化接诊,评估病情:接诊后,即刻开启绿色通道,预检台护理人员快速接诊,5min内评估患者病况,将患者送往抢救室。抢救室内,配合医师准确、快速落实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治疗;设立静脉通道,为患者检查血常规。(2)优化急救流程:组建急救护理小组,组内人员包括责任护士、护士长,执行责任护理制。收到急诊通知,立刻备好床位,准备接诊;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帮助医师评估患者病况,一旦患者病情有变,要立即告知医师。(3)优化信息网络:护理小组人员要及时在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上发布患者病情,病情内容包括患者发病时间、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使用药物情况等。医护人员在信息系统上随时掌握患者状况,有助于急救工作开展。(4)优化转运:结合患者病情,医护人员即刻制定急救计划,护理人员将救治方案、存在风险转告患者家属,获取家属同意。根据制定好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医师,做好对应科室的交接工作,让交接人员知悉患者病史、体征、病情等信息,确保护理文书完整度,保障患者的安全转运。(5)优化急救记录:对患者实施急救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急救记录,并将已形成的急救记录制作成表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急救时间与抢救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 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急救时间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急救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黄金时间为病发后1~2h,因此对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而急诊护理是救治的关键一环,统筹高效、科学、规范的护理程序使其标准化,全面地优化急救护理各个环节,能有效缩短干预时间,提高救治成功概率,延长患者生命。
        传统急诊护理由于没有规范科学的护理路径,护士的工作主要是被动执行医嘱,包括协助各项检查,进行术前准备等,且并不能保证每班有专职胸痛护士,如果当班护士缺乏经验,不能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易出现主次、重点不分,延误治疗。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发病突然,多伴有恐惧、焦虑情绪,气急和胸闷、胸痛引起的濒死感,如果护士抢救时神情紧张,忙乱,会加重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丧失等,进一步加重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等症状。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不仅细化接诊后的流程,还明确规定护士的职责范围和各时段的工作重心,护士根据路径表流程有序完成各项操作,做到忙而不乱,协同配合,明显提高了时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急救时间明显更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有效率更高(P<0.05),说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更优。但该优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及责任心,因此科室要强化培训,医护人员也要自主学习与练习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技能,确保在救治期间可准确合理判断,熟练救治护理,双方密切配合,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综上所述,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是以救治时间最短化,救治流程最优化,患者获益最大化为目标而设计,实施后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金梅.全程优质护理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22-23.
[2]黄桑,沈荷凤,黄必山.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4):62-63.
[3]孔建宜,吴灶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1):82-85.
[4]赵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意义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5):92-93.
[5]秦慧慧.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05):556-559.
[6]周浩,黎春常,王文鹏.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06):957-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