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敏珍
罗定市中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摘要】目的:探究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04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52例患者。在对两组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常规组给予常规中医护理,而实验组则给予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最后对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后得到,实验组患者经相应护理的治疗效果较常规组高,并且盆腔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较常规组更好,各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后的护理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护理效果
盆腔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因其具有病程长、治愈难,以及会反复发作的特征,所以会为患者的身体、心理、生活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需要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高效的护理,以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在对盆腔炎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尤其是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采用优化中医护理方案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实现对患者预后的有效改善。特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针对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并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104例患者均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在开展研究时,将上述患者进行随机编号,然后打乱顺序重组,分至常规组和实验组,确保每组有5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常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13±1.64)岁,平均病程为(1.03±0.53)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94±2.03)岁,平均病程为(1.20±0.41)年。各对比数据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意愿书;(2)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符合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2]。
排出标准:(1)在妊娠期者,以及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2)极度不配合者。
1.2 方法
在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入院之时,需要依据国家中药局定制的临床路径表和效果评价表对其进行护理,同时对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针对常规组,以常规中医护理为主,包括:(1)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易过度劳累;(2)告知患者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制定食疗方案;(3)通过情易志法、语言疏导法等,对患者的情志进行调理;(4)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方案。
针对实验组,采用优化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简而言之,在常规中医护理基础上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添加两项护理事项,具体包括(1)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需要先对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然后对患者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治疗部位为下腹部或阿是穴,每天进行1次即可,时间为30min。(2)穴位贴敷定向透药配合红外线治疗:在对患者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后,再对患者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同每天进行1次即可,每次时间为30min。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指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检查结果趋于正常)、无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并且有加重迹象)。
(2)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盆腔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10分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类数据,都是由最新统计学软件SPSS23.0完成处理的。针对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并通过t值进行验证;针对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为率,并通过估计值进行验证。当P<0.05,则代表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后,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从中医学角度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其主要是受经行产后血室正开,余血未净所影响,加之摄生不慎,就可能导致湿热内侵,瘀结冲任、胞宫、胞脉,或留滞少腹,最终引发该疾病[3]。在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时,中医提出应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为主,同时需要辅以中医护理,以此改善预后,避免疾病复发。
特此,本文针对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发现添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穴位贴敷定向透药配合超声波治疗后的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大大提升了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据对比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常规组高,并且盆腔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较常规组更好,各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知,在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化中医护理方案,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同时也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萌,陈媚,舒敏. 中药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 人人健康,2020,(08):117.
[2]赵珊,黎凤民,古展鑫等. 中医护理技术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应用研究进展[J]. 新中医,2019,51(07):281-284.
[3]程友花,唐小玲,徐立军. 择时中药保留灌肠改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证候[J]. 护理学杂志,2018,33(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