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黄信玲
[导读] 目的: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黄信玲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530200)
        摘要:目的: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受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后者进行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干预后分析结果。
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分别30.42±0.78分和32.14±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资料对比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率分别是95.6%和77.7%,比例分析得知,观察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换言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方式,优势显著,能提升抢救成功几率,值得借鉴实施。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抢救成功率
        创伤性休克的出现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特殊性,在临床上必须及时的进行治疗干预,避免恶化。一般情况下创伤性休克由于暴力因素导致的,病情相对复杂,变化的比较快。在创伤后的1h称为是黄金抢救时间,在治疗中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效果分析,选择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后者进行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干预后分析结果。
本研究依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方案进行。
详细数据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是45例。对基本资料分析后可知,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20-46岁,平均(30.29±0.26)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21-47岁,平均(32.11±2.44)岁。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指标,因此对所有资料研究和分析。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接到电话之后尽快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勘察,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评估,将患者尽快移动到救护车内,实现应急治疗,快速转运至医院救治。
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的是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如下:
医护人员接受到指令之后,需要以最快的时间到现场,医护人员到现场之后,要简单的了解具体情况,对病情快速评估,判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判断之后,将患者放在合适的体位,对口腔和呼吸道内残留的分泌物和异物等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院前急救阶段,尽早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补液,必要时可行骨髓腔穿刺输液,或使用便携式止血器止血。在对患者进行搬运的时候,需要注意各种管道,保持固定、畅通,避免出现受压以及扭曲的现象。在转运的阶段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应急措施[1]。
护送患者至医院之后,与院内急诊做好交接工作,协助患者进行CT以及其他常规性的检查,结合患者的病情将患者送到对应的科室治疗。护理人员对整个过程须进行详细的记录[2]。
1.3指标分析
(1)分析和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
(2)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析;
(3)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值予以检测,x2为计数资料检测工具,在p值<0.05的情况下,则认定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和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
        分析和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其中护理前的评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分别30.42±0.78分和32.14±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资料对比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详细如表一:
2.3两组案例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换言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6.7%<15.6%,数据分析得知,乙组的综合优势更为明显,如表三:
3.讨论
创伤性休克的出现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病症的特殊性,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医护人员提升综合能力。院前急救护理由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创伤性休克的患者没有第一时间接受治疗,会减少循环血量,病情随之加重[3]。
在临床上开展院前的急救护理指导有突出的作用,专业的医护人员到现场进行操作,对患者的病情分析,第一时间评估之后,便于进行后续治疗。通过科学和规范化的操作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控制出血情况,减少患者的疼痛反应。医护人员必须明确院前急救护理的各项内容,结合临床实际的护理情况,落实各项护理内容,从而减少风险,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几率。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分别30.42±0.78分和32.14±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资料对比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率分别是95.6%和77.7%,比例上分析得知,观察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换言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6.7%<15.6%。说明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优势明显,抢救的成功几率高。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可行性高,能提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几率,值得借鉴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伟伟,杨玉梅.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23):134-135.
[2]李燕珍.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21):166-168.
[3]傅钰婷.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62-63.
作者简介:黄信玲(1993-)女,汉族,广西博白人,本科,护士,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