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刘晓庆 贾永娣
[导读] 目的:分析且研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
        刘晓庆 贾永娣
        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目的:分析且研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为研究区段,以该区段本科室接治的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探究对象,统计58例,依据双色球法分组,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29)和试验组(n=29),采取常规护理者纳入参照组,以此为前提,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者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效果,如肺功能、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临床指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均优于参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参照组,试验组FEV1、FVC及MVV 明显提高P<0.05,具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肺感染、皮下气肿等发生率较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NRS)与参照组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确切,可促进肺功能改善,优化临床指标,且并发症少,疼痛感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快速康复外科;肺功能;效果

        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及进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于肺部疾病领域中得到大面积运用,且其效果已被证实,而单孔胸腔镜下实施肺叶切除术为胸腔镜手术微创的深化表现。手术过程中需将胸腔镜置于患者胸腔,术中器械使胸腔肋间神经遭受压迫,再加上术后置入胸引管,加重肋间刺激,诱发术后急慢性疼痛,患者因疼痛不适无法实施深呼吸、有效咳痰等动作,导致胸引管拔除延缓,肺扩张不良,最终影响预后与康复[1]。有关研究表示,手术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应激效应,促进机体康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新型护理手段,近年来因自身优势被运用于临床外科各领域,尤其是围手术期,能够减轻患者手术不适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医疗成本[2]。为此,本文对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患者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为研究区段,以该区段本科室接治的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探究对象,统计58例。纳入标准:通过全面诊断满足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指征;遵医行为较好;患者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并发心脑血管病;急性感染、认知障碍;凝血机制异常;肝肾肺器质性病变。依据双色球法分组,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29)和试验组(n=29),参照组男女数量比19:10;年龄75岁-42岁,均龄(58.51±7.45)岁;12例结核性空洞、9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继发性肺结核;试验组男女数量比20:9;年龄76岁-44岁,均龄(59.05±7.33)岁;13例结核性空洞、10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继发性肺结核。两组相关性资料比较,P>0.05,样本个体间资料具同质性,可比较。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2 方法
参照组于围手术期按常规护理程序展开干预,术前准备,遵医嘱陪同患者行必要检查,术前1d合血,术前禁食12h,禁饮6h;引导患者开展术前呼吸道练习,禁忌烟酒,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指导,口头介绍手术安全性,使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术毕予以呼吸道护理、饮食指导等。
试验组立足于参照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护理:发放戒烟戒酒手册,按医嘱对患者各项指标展开监测,如血糖、血压等,结合各指标采取医护联动模式,与患者一同商定护理方案,如用药指导、活动要素及饮食指导等,确保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血糖稳定;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做全方位的评估,掌握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及对手术的认知程度,以多元化宣教方法,如PPT、图文并茂及音频等,使患者及家属就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降低手术恐惧感及焦虑感,以平稳、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前指导患者开展肺功能训练,如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两手与腹部紧紧贴合,经鼻部吸气,待吸气至最大限度后屏气,呼气要长,胸部不懂,腹部尽可能向内收缩,每日20组/次)、爬楼梯训练(简单易操作,练习时间以唇部呼吸,双膝盖保持微屈状,以免其受伤,结合自身耐受力,练习15~30min/次)。2)术中护理:术中密切注视机体各生命指征,维持正常体温,控制输液速度,预先对液体做保温处理,防治性采取抗菌药,测定D-二聚体水平。3)术后护理:术后强化生命指征的监测,严密观察伤口敷料状况,同时检查管道有无堵塞、弯折等表现,记录引流液量及颜色等;疼痛不但会加重躯体不适,亦可限制呼吸幅度,延缓下床活动时间,增加并发症风险。采取术后超前镇痛模式,择选舒芬太尼、托烷司琼等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吸痰、康复训练及有效咳嗽等护理操作尽量集中于镇痛药物药效发挥时间内完成;术后6h如若胃肠道无不良反应,可进水,无不适感可进食半流质食,逐渐转为普食;术后返回病房如生命体征平稳,即可摇高床头15-30°,采取被动方式活动四肢,术后6小时后逐渐过度到维持患者半卧位,以人工叩背或者是机械辅助排痰,指导患者咳嗽时双手环抱,轻压固定胸壁,以减轻因咳嗽所牵拉伤口诱发的疼痛。术后第1d鼓励患者做床下运动,活动强度以自身耐受力为准,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开展早期功能训练,术侧上肢行上举、内收、后伸等动作,以免胸腔肌肉粘连,麻醉清醒后可将尿管摘除,术后3~5d无气泡溢出表现,24h引流量不足50ml,且经胸片检查,肺复张良好,可将胸引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对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指标展开测评,详细将数据记录。
②肺功能。对比两组肺功能,包括FEV1(1s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及MVV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③并发症。进行两组并发症的比较,如肺不张、肺感染、皮下气肿等。
④疼痛评分。采取NR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进行两组术后1~5d疼痛状况的评价,分值0~10分,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资料均通过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肺功能、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为;并发症等计数资料则用验证,表示为%,测定结果以P值表示,P<0.05对比差异显著,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指标
        统计数据发现,相比于参照组,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耗时更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4疼痛评分
        试验组术后1~5dNR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近些年人们逐渐意识到器械和胸腔镜置入胸壁可致机体窄小肋间隙形成一定的神经钝性损伤,术后胸壁切口周边慢性疼痛感依旧存在。相比于常规开胸手术,单孔胸腔镜肺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3]。相较于代表性胸腔镜手术,单孔手术无腋后线切口,对肋间神经无压榨性损伤。然而限于手术侵袭性特征,单孔术后仍旧存在不少应激反应,需采取有效、快速的护理干预,以改善预后,促进机体恢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最大化减轻生理、心理等应激损伤,实现快速康复目的[4]。本研究中,试验组肺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NR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可观。较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更具针对性、个体化特征,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文化水平,了解其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明确护理目标,基于家属、患者同意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使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尤其是术后呼吸道护理方面具促进作用,可有效减少肺不张等并发症。早期开展功能训练,依据患者实际状况予以功能训练方案的制定,确保训练可行、有效。尽早下床活动,有益于胸腔积液排出,加速呼吸循环功能修复,增强机体耐受性,减少医疗成本[5]。相关研究表示,倘若机体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可致胰岛素抵抗减弱,累及肺功能、组织氧合,加大血栓形成率,而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6]。
        综上,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确切,可促进肺功能改善,优化临床指标,且并发症少,疼痛感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严茂霞.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93-95.
[2]孙焕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疗效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1):196-197.
[3]张志锋,蔡南,李志敏等.快速康复外科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01):164-166.
[4]陆锦玲,李刚.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5):2405-2407.
[5]姬静. 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单孔法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9(7):1343-1344.
[6]张金, 徐宝宁, 张磊,等.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胸腔镜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肿瘤医学, 2019, 27(02):18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