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刘宵红
[导读] 目的 分析给予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维护的效果。
        刘宵红
        山西白求恩医院 030024
        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维护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1月-2020年10月84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观察组(42例)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比对照组(23.81%)低,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包括护理指导、护理操作、专科护理,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效果明显,能够降低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PICC导管维护;静脉炎
        神经外科是临床常见科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往往比较严重,不少患者需要进行PICC置管。护理实践工作发现,常规护理虽然能够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患者实际需要,容易增加PICC置管风险。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护士为患者提供集束化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选取84例神经外科PICC置管病患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4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满足置管要求和操作指征,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1)认知功能正常;(2)耐受性良好;(3)无治疗禁忌;(4)符合置管标准。按照随机方法分组,1:1比例纳入到组别中,观察组(42例)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0:22,年龄38-75岁,均值(56.14±3.41)岁。对照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0-75岁,均值(55.01±3.18)岁。排除合并全身性严重感染症状、严重精神障碍者,同时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以及死亡病例排除在本研究之外,两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操作,神经外科护士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各项PICC置管操作,遵医嘱为患者做好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方法,操作如下:
        (1)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科学设计每个集束化护理项目,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每项护理措施虽为独立个体,但是护理方法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组织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护理方案合理性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正确选择导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系导管,肘静脉穿刺,经插管鞘将导管置入到患者上腔静脉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导管长度进行相应测量,并给予适当修剪,做好固定。
        (3)执行无菌操作:对置管流程进行相应规范,完善护士操作技能,防止发生机械性损伤,降低对患身体所产生的副损伤。用药过程中,应对药浓度进行相应控制,防止发生血管内膜损害。
        (4)做好置管护理:为进一步降低置管风险,护士对患者导管使用状况开展密切监督,合理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做好预见性护理,避免导管粘连、闭塞现象。每天对患者PICC置管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做好换药,发现渗血、渗液,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为进一步降低导管阻塞,及时做好巡查工作,发现局部皮肤红肿、化脓,用湿性敷料处理。若感染症状轻微,则继续留管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准确记录;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评价项目包括护理指导、护理操作、专科护理,由神经外科护士长参照文献[2]评分标准进行判定,每项满分1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数资料“n(%)”表示,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用()表示,检验值为“t”,P<0.05说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2.结果
2.1两组置管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置管期间,静脉炎1例,血栓形成1例,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10/42),分别为静脉炎4例,药物外渗3例,堵管3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在为神经外科瘤病患开展治疗时,采用PICC置管方法,此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是也存在一定风险、静脉炎、血栓形成、堵管等都是其中比较严重的置管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比较大的同时,也会明显增加护患纠纷,对构建医患关系带来一定影响[3]。与此同时,如果护士穿刺技术不成熟,或者因患者自身原因,也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率,导致局部严重坏死,增加患者痛苦。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推行集束化护理模式,旨在通过完善护理操作,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的护理服务,以减少穿刺及置管并发症,进一步降低导管阻塞,维持管道通畅[4]。本次调查分析对比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显示,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与文献[5]报道结果相一致,这充分说明集束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操作优势。在实际工作中,为进一步提高PICC置管效率,降低置管风险,神经外科护士也要及时做好置管宣教工作,与家属沟通患者病情,讲解置管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发生护患纠纷。相关治疗结束后,护士协助患者评估PICC拔管风险,如存在潜在风险因素,则与医师进行相应沟通,并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综上分析,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建议广泛应用在PICC导管维护中。
参考文献
[1]伍桂容,杨晓玲,黄丽娟,等.微信平台结合居家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出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2):139-140.
[2]陈静.优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231-231.
[3]王琴,郑嘉祺,陈金,等.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21(08):1475-1478.
[4]仇红梅.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措施[J].心理月刊,2020,15(12):67-69.
[5]吴桂真.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弹力宽胶带固定延长管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06(05):118-120.
作者简介:刘宵红  山西吕梁人 1990.02  主管护师  2019毕业于山西医科大汾阳学院  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