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中心卫生院 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有效率、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后,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评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采取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未实施心理护理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且(P<0.05)。结论为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外科手术患者需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在保证护理效果的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依从性都有重要意义,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护理实践;应用;措施
引言
外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治疗疾病种类较多,疾病较复杂,患者病情变化较快,该科室具有较高护理风险。在手术过程中若未做好护理工作,则患者会出现感染现象,影响患者预后。随着人们医疗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发生风险事件后会引发护患纠纷,会对医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临床需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于此,本次探究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3例。实验组中有男性30例和女性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26±10.25岁,平均体质量为64.53±12.14kg;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和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16±10.82岁,平均体质量为65.14±11.18kg。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入院后,护士需及时为患者介绍医院周围环境。介绍科内各项基础设施,指导患者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告知术前、术后各项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需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从患者的强迫症状、躯体状况、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维度出发,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护士需积极、主动与患者取得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每位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如存在焦虑、抑郁患者的病患,护士可通过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来辅助患者去除心理负面情绪。向患者讲解接受外科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以积极、平和的态度接受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护士还可指导患者学习呼吸法、联想法,学会放松自身的身心,养成积极面对疾病的良好心态。②术中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护士需陪伴在患者的身边。主动与患者取得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协助患者保持舒适、轻松的体位,指导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改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依从性。③术后心理护理。手术完毕后,送患者返回病房。了解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鼓励其主动表达自身的顾虑。在病房中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引导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暂时性地忘记手术。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同时,也可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若患者的切口疼痛情况严重时,可遵照医嘱予以止痛药缓解,但需严格控制止痛药的使用剂量。护士在术后需每小时至少接触患者一次,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各种不良事件。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后,护理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后护理有效率为77.36%,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评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有重要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普外科收治患者疾病种类复杂,肿瘤、肛肠、肝脏等疾病都属于普外科医治范围,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手术具有较强的侵入性,患者术中产生机体应激反应,增加手术风险性,不利于预后效果。于围术期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能够针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展开护理,有利于缓解机体应激,控制手术风险,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是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疾病,但是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伤,而且患者术后还会产生一些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术后疼痛是普外科患者的常见情况,该种情况是一种术后心理、生理、行为的应对反应,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h之内。疼痛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保护性的防御反应,若未及时进行控制,可造成生理与心理变化,进一步发生病理性的改变。此外,术后受疼痛影响,患者还可发生心率、血压升高等情况,且存在严重的不良情绪,对术后恢复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普外科术后疼痛抑制一直是临床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心理干预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改善术后疼痛对患者心理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对心理状态实施评估,同时针对情绪状态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缓解疼痛造成的负面情绪,可提高治疗信心。针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疼痛,减轻疼痛不良刺激,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治疗造成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琼.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7):3932-3934.
[2]张娇.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228+231.
[3]曹晓明.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8,15(11):225-226.
[4]杨丽,韩珍珍.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4(15):268-269.
[5]詹琼琼,彭小丹.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8,16(11):9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