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 金虹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儿科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PDCA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的护理中的临床应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于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共计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PDC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哮喘症状改善率、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改善率更高(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家长临床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PDCA护理干预可提高小儿哮喘症状改善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并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满意度。该护理模式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PDCA护理干预;小儿哮喘;护理质量;临床满意度
小儿哮喘称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因此临床中针对小儿哮喘应做到及时识别哮喘并积极治疗。目前小儿哮喘的治疗手段主要采用药物治疗[1-2]。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针对哮喘的手段均已逐渐趋于完善。除治疗手段外,完善的护理策略也是确保哮喘患儿获得较好预后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分析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哮喘患儿预后情况,旨在探究PDCA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2020年于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共计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儿中,急性发作期哮喘共23例,慢性持续期共20例。对照组患儿中,急性发作期哮喘共21例,慢性持续期共22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如表1中所示,所有基线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包括:①患儿确诊为哮喘;②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包括:①患儿患有重度系统性疾病;②依从性较差或失访者。
.png)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日常祛痰护理、饮食及药物指导等。观察组患儿给予PDCA护理干预。干预方法如下:①计划阶段。患儿入院后立即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病史等基本内容,制定个体化护理策略。②实施阶段。首先对哮喘患儿给予饮食及药物指导护理,制定健康食谱,食谱以清淡、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半流食我主。指导患者家属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避免错误用药引发的不良事件。其次还需对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疾病内容,使患者家属深入了解疾病,避免家属发生焦虑、抑郁情绪,提示家属看护时的注意事项。此外,需告知家属依从性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儿及家属依从性。③检查阶段。护士在此阶段需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护理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分析护理是否达到预设的目的,询问患者护理中的不足之处,分析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④修订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重新修订PDCA护理策略,主要修订依据是患者主诉意见及上一轮护理的疑难问题。修订方案后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中,通过不断排除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渐完善护理策略。
1.3判别标准
本研究采用3项标准评估疗效,分别为:喘症状改善率、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喘症症状包括:气促、咳嗽、胸闷等,改善率由护士进行收集并记录。家长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包含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两方面,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护理质量采用院内自制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两组患儿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哮喘症状改善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哮喘症状改善率更高(P<0.05)(如表2中所示)。该研究结果提示:PDCA护理干预改善哮喘症状效果优于常护理。
.png)
2.3 家长满意度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如表4中所示)。该研究结果提示:PDCA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家属临床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png)
3.讨论
哮喘是以反复发作的咳嗽、气短、胸闷的呼吸道炎性疾病。虽然目前药物治疗可缓解患儿哮喘症状,但如不给予完善的护理干预,患儿仍出现预后较差的情况[3]。针对此临床现状,探究更完善的护理手段是改善哮喘患儿预后的重要方法。
PDCA护理干预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疾病管理模式,专家认为一切有过程的活动,都是由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置(Action)四个环节组成的管理周期反复循环。它恰似一个不断旋转的循环,推动着管理过程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将此模式命名为PDCA。该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循环管理模式逐渐改善不足,提升护理质量。在本研究中,采用计划-实施-检查-修订四步循环护理模式,通过询问患者主诉及护理人员自身发现的问题逐步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完善的小儿哮喘护理策略。有临床研究指出,PDCA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预后水平,并获得较高的临床满意度[4]。在本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哮喘症状改善率更高(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家长临床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该结果提示:PDCA护理干预对改善护理质量及患儿预后均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给予哮喘患儿PDCA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及疗效,还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华,张家亮.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7):125-127.
[2] 刘浩书.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151-152.
[3] 吕扬.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护理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6):172-173.
[4] 王志云.PDCA护理模式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4):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