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纳入104例患者,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不同护理服务分两组(每组52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信息-动机-行为护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二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ESCA、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护理方式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二次入院;信息-动机-行为护理
冠心病为临床多见常发心脏疾病,疾病发作时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发生供血不足、闭塞、狭窄等症状,从而引发心功能异常或是器质性病变等[1]。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受年龄、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对自身疾病了解并不多,若在院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可给予约束,但出院后自我行为能力会降低,严重时导致疾病复发,回院接受治疗。而针对这一现状,相关护理服务提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并广泛应用临床效果显著[2]。基于此,为印证该护理的实用性,本次以冠心病患者为例,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在该疾病患者中的实用性,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10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4,截止时间为2020-7,病案室将患者病历、背景资料等录入后台电脑,不同护理服务分两组(每组52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信息-动机-行为护理为试验组。对照组中由男性28例、女性24例组成,年龄区间33~72(52.5±8.5)岁;试验组中由男性29例、女性23例组成,年龄区间34~73(53.5±8.6)岁,两组患者从临床资料对比,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遵照医生医嘱展开相应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密切监测,注意病房内空气流通,注意天气变化,提醒患者适当增减衣物。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内容如下;
(1)信息护理:综合临床医师建议,科室自拟《冠心病患者信息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以疾病发生原因、治疗病史、使用药物、自救方式、发作时状况、健康宣教、心理情绪等为主。将上述内容逐条列好以便向患者提供可支持的干预措施。信息采集时,针对患者个人资料、采集过程中患者提出的疑问详细回答。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应每周进行2次以上的沟通谈话,每次谈话都不低于15min。交流时对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以便下次交流时将相应信息支持加强。
(2)动机护理: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治疗,故而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因此,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之上,应实施行动干预。首先,第一次见面,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信息关系,引导患者说出自身对疾病的理解以及治疗的感受、内心所想,以便对患者心理状态了解。了解后,循序渐进引导患者对行为改为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同时将自身治疗依从性提高。依据患者自身特点,量身定制相应行为改变计划,例如运动锻炼、饮食改变、生活行为改变等。待患者出院时,定期电话、上门随访,以此对其行为改变情况了解,并作出评估。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下步计划,叮嘱家属监督,给予家庭支持。
(3)行为护理技巧:依据患者疾病程度、教育、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不同,针对性选择不同方式行健康宣教,并采取图文结合方式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并对疾病潜在的危险因素重点强调,例如生活、饮食、年龄、疾病等。宣教过程中,引导患者对相关危险因素找出,并有效规避。讲述疾病诱导因素,例如体力活动度大、情绪波动高、饮食不合理等,令患者可在日常生活对其重视。讲解疾病发作时出现的各类症状,便于患者可自行判断病症。反复多次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或是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教会患者如何对其正确处理。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二次入院率;(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ESCA判定,ESCA共有43个选项条目,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SF-36判定标准:量表中共有四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二次入住率以2分析,ESCA、SF-36评分等计数资料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次入院率
试验组二次入院3例、入院率5.77%(3/52);对照组二次入院13例、入院率25.00%(12/52),试验组二次入院率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X2=7.386、P=0.007)。
2.1 ESCA、SF-36评分
护理前,两组ESCA、SF-36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P>0.05);护理后,试验组ESCA、SF-36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始出1992年,通过该护理方式可对疾病信息、患者行为纠正的动机、行为改变等进行掌握,达到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降低二次住院率目的[3]。
本次结果中,试验组二次入院率5.77%低于对照组25.00%;护理后,试验组ESCA、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提示,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应用中效果显著。分析可知,对比基础护理,该护理方式通过健康宣教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便降低二次入院率;以及,在护理人员帮助指引下,提高自身护理能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一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于该疾病患者具有实施价值,可降低二次住院率,提高自身护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适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勇.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5卷3期, 128-130页, 2021.
[2]刘春娟, 李娟娟, 刘向宁. 无缝隙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5):866-867,870.
[3]张利萍.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