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琴 田莉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 笔者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进而比较两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在早期康复护理工作开展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显著增强。结论 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合理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恢复效果,可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血栓;临床疗效;数据分析
引言:
急性脑血栓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的颅内外部动脉会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使得患者的血液处于黏稠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血栓,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为很好应当该类病症,应当开展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工作,有效提升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发挥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工作价值。在本次医学研究工作开展前,已经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以保证医学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时,选择我院90名急性脑血栓患者,将其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笔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为45人。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在实际医学研究工作开展前,确保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检查,符合急性脑血栓的诊断标准,且患者都存在一定的活动障碍,患者中没有精神类疾病人员,保证医学研究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1]。
(二)诊断标准
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工作开展时,可将护理效果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无效、好转、明显好转。本次医学研究进行时,采用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以保证医学研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在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实际评定工作开展时,主要采用Baahel指数,并结合实际护理工作情况,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时,为保证评定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笔者采用简易Fegl-Mevyer进行评定。
(三)方法
1.心理护理干预
很多患者的病情都较为严重,使得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情绪。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时,应当及时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交流,进而缓解患者的内心的焦虑感,使得患者平复情绪。与此同时,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时,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讲述成功的康复治疗案例,为患者建立治愈自信心。在心理护理工作开展时,应当及时为患者家属普及护理基本知识,使得患者能够获得家属的心理支持,进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
2.进行被动按摩
在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应当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鉴于急性脑血栓患者行为不便的客观事实,护理人员应当给予被动按摩处理。在实际被动按摩时,应当遵循大关节优先、小关节靠后的基本原则。在实际被动按摩处理时,应当突出患者失去功能的肢体。通过按摩处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液的流通,避免患者的肌肉出现萎缩的不良症状。
3.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活动
为使得患者尽快恢复行为能力,应当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活动。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指导下,促使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肢体功能恢复活动。通过简单的肢体活动练习,可避免患者出现肢体退化问题。
4.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
为保证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应当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干预,避免患者受到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循序渐进地开展饮食管理,逐渐恢复患者的胃口。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语言还有认知功能锻炼,有效发挥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工作效能[3]。
(四)统计学分析
本次医学研究工作开展时,笔者采用SPSS 18.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在患者统计数据处理时,基于一般数据资料利用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计算,检验技术资料用X2表示,用t表示对资料的时间检验。在数据分析统计后,比较两组患者数据的差异性,P小于0.05,则说明存在差异,且具有数学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
在患者进行了专业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坏效率为97%,而反观对照组的总体神经恢复效率为88%。通过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可发现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且数据差异值小于0.05,详细数据信息,如下表1所示。
.png)
(二)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评分情况
在护理工作开展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4]。通过两组患者的评分数据对比分析可知,数据差异P值小于0.05,说明患者的评分数据具有一定差异,详细数据信息,如下表2所示。
.png)
(三)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在护理前后的对比
护理工作开展前,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数据并无明显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差异。而在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工作后,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出现一定变化。在数据对比分析下,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具有差异性,且数据差异值P小于0.05,详细的数据信息,如下表3所示。
.png)
(四)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在早期康复护理工作开展后,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可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68.9%,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3.3%。通过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可知,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且数据差异值P小于0.05,具体的患者满意度数据,如下表4所示。
.png)
三、讨论
通过本次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可发现急性脑血栓的病程较长,且发病非常急,一旦治疗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方案。研究中笔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工作方式,通过对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可知,观察组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出现显著提升,充分说明早期康复干预护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秀萍.急性脑血栓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21,7(06):141-143.
[2]李娟,刘鹏.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05):695-698.
[3]郭晓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6):154-155.
[4]张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智慧健康,2017,3(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