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赵婉莹
[导读]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赵婉莹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邮编:1023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呼吸内科中选取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患有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将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每组37例,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实验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不满意2例,满意度94.59%,反观不满意患者7例,满意度81.08%,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情况也更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前言: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当前时代背景下,因社会发展,扬尘、沙尘天气较多,加之烟民数量也较多,使得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明显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持续性,会对患者身体造成长期性损害,而且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症情况更为严重,可能会因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全身,致死率非常高。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护理干预,本次实验中,便探究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017年,均存在有不同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据临床检查,包括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31例支气管扩张、9例肺癌、17例慢性支气管炎症。患者病症情况均符合以上病症诊断标准,自愿入组参与实验,已在相关同意书中签字,而且除本身病症外,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精神病史等情况。入组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74例患者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所有研究对象中包括41例男性和33例女性,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71.41±3.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于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严格做好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防范。
        观察组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①生命体征监测:呼吸系统疾病较为特殊,会对患者身体造成长期持续性的伤害,风险性高,而且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针对性护理干预过程中,要重视生命体征的监测,尤其是心率、心跳等;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防范计划,一旦患者出现突发风险情况,护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置[1]。另外,通过生命体征的监测,也能够为其病情评估提供帮助,以此来对其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调整依据。②情志护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其病症情况风险大,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也必然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则要在护理过程中注重疏导其情绪,如可与患者聊一聊家长里短,鼓励患者要有自信,不要一度悲观、绝望。饮食护理:良好的饮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准备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要以清淡化为主,增加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增加饮水量。③氧疗护理:氧疗是重症患者呼吸困难时的必须手段,护理人员要持续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缺氧情况,就应当及时采取氧疗;同时,护理人员应具备过硬的氧疗护理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消毒并合理、正确地使用气雾剂[2]。④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也是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必要措施,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定时检查气道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其中存在的分泌物、异物,保障呼吸的通畅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常规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用SPSS20.0,使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X2检验,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患者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较之对照组更为稳定,(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风险性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常规护理模式下,过于注重对生理方面的护理,但是重症患者病症情况复杂,需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3]。本次实验中,于观察组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从实验结果中表1来看,观察组满意度94.59%,反观对照组仅为81.08%,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再如表2,观察组患者PaCO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也更稳定,(P<0.05)。综上所述,通过将针对性更高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对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适宜在临床上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康艳楠,王瑞瑞,杨婷,张春梅.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04):163-167.
[2]梁秀琴.常规护理与时间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智慧健康,2021,7(04):156-158.
[3]李娅.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21(01):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