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嫦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分析对象,由我院独立完成,主要从本院儿科患儿中选择9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患儿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45例每组的方法将新生儿均分至两组,对不同分组的新生儿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此完成对照研究,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应用到参照组中,研究组护理的过程中则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儿是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整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20.0%(9/45)比研究组4.44%(2/45)},前者的数据低于后者,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加强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护理对策
引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且对健康的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儿科而言,其是治疗儿童相关疾病的重要场所,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其身体各项机能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较弱,缺乏完善的风险意识,这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所以为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诊疗环境,儿科临床中应该重视风险问题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部分患儿应用对比研究对风险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儿作为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完成90例选取。其间将所有患儿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命名小组中,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患儿的年龄最大值为4岁,最小值为2个月,平均值为1.2岁,以上资料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组建护理管理小组。从儿科中选择经验丰富、高资历护理人员组成护理管理小组,主要包括:主管护师、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小组成员护理各个焊接的质量进行控制。在护理期间,需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详细分析,总结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其次,小组成语要定期参加培训,以此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风险意识,保证护理期间对风险问题加强重视。培训过程中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培训后进行考核,以此为基础合理的分配岗位,提高护理质量。(2)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该做到细心和耐心。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对于陌生的环境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这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巡房力度,在此过程中排除风险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与患儿沟通,可为其播放喜爱的动画,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统计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患儿的平均年龄等资料属于研究过程中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统计范围是患儿的一般资料、风险事件发生率,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作为相关资料的分析工具,计量资料统计后,采用(x±s)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统计后采用百分比(%)的检验方法;检验数据时有较大的差异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对风险因素分析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有2例风险事件发生,发生率为(4.44%);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有9例风险事件发生,发生率为(20.0%),上述数据比较,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3.1护理风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儿的心理压力、护理失误、意外事件及急救抢救等是儿科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就护理失误而言,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逐渐年轻化,缺乏临床护理经验,风险意识较低,在护理期间极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穿刺时,由于缺乏经验,造成反复穿刺,导致患儿出现情绪应激反应,降低了临床配合度。而意外事件主要是儿童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极易碰到医疗设备和器械,导致意外发生[1]。另外,儿童自控能力较弱,无法对心理压力进行自主调节,且患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护理期间就无法掌握患儿的心理需求,且无法给予满足,从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3.2护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儿科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配合度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护理中,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到各个环节,尤其要加强风险的管理[2]。另外,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对护理环节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对记录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风险问题,提出应对方案。以此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分析是儿科护理中提出针对性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做到分析的全面性,以便加强护理预防,保证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凤.加强安全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影响的观察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2):39-40.
[2]李小玲.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