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颖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大学后勤处校医室 甘肃省兰州市 730021
摘要:当前,国内外大学生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已经成为了影响其健康水平的一类重要疾病。大学生胃肠道疾病发生因素较多,需积极寻找影响因素,从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进而降低胃肠道疾病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促进其胃肠道健康。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大学生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新进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国内外大学生;胃肠道疾病;影响因素;进展
胃肠道疾病是一类对人们健康较大的疾病,患病后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出现胃肠道疾病的概率较大,患病后对其学习、生活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1]。近年来,大学生大多为亚健康状态,且各类胃肠道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常存在消化系统紊乱的情况,因此,需积极探讨大学生胃肠道疾病影响因素,增强大学生胃肠道疾病预防观念,进而改善大学生胃肠道疾病现状。
一、国内外大学生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不良饮食习惯
大学生常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饮食消费观念问题、自我肠道保护意识淡薄等,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导致其胃肠负担加重。大学生存在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等,并且很多女生由于减肥而不能合理饮食,进而大学生成为胃肠道疾病常见人群。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饮食营养摄入分布不科学,出现营养不均衡的情况,进而加大疾病发生风险[2]。
(二)乙肝病毒感染
有研究表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联系较大。乙肝病毒感染治愈率较低,且多存在消化性溃疡等。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讲,必须对乙肝预防引起重视。
(三)身心压力较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竞争压力也在不断上升,存在较大的心理及社会压力,情绪状态不佳,进而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学者认为,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倾向人数越来越多,且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比例,大多伴随悲观、焦虑情绪,进而出现各种胃肠道疾病症状,如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3]。因此,必须对心理社会压力调节加以关注,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四)不良生活方式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电子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进行社会活动时均会使用手机,而其中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存在使用不良的情况。由于其时间自由,常存在熬夜情况,无法保证良好的睡眠,进而引起人体节律紊乱,最终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出现。同时,大学生对日常运动不够重视,体质减低,无法有效抵抗胃肠道疾病。
(五)用药不合理
有学者认为,用药不合理为近10%的大学生出现胃肠疾病的影响因素[4]。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会导致各种胃肠道不良反应。很多大学生缺乏药物知识,安全意识不高,在其身体出现不适感时,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而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二、国内外大学生胃肠道疾病干预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很多大学生知道自身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是具体措施却并不了解。因此,需制作健康饮食宣传海报、开展饮食讲座等,提高健康饮食知识。重视校餐厅饮食问题,学校需对食堂卫生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满足学生饮食喜好[5]。因此,要求大学生个人、学校等共同努力提高健康饮食意识,降低胃肠道疾病发生率。
(二)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大学生疾病预防意识较差,无法识别及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需加强胃肠道疾病预防宣传教育力度,可发放健康手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举办健康讲座,倡导大学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胃肠道疾病发生原因、预防方法等进行宣讲,提高大学生认知,使其重视胃肠道疾病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大学生胃肠道健康存在一定问题,不良生活习惯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大学生呈现亚健康状态。因此,需帮助大学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学校可改善宿舍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休息环境,并且鼓励大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进而降低胃肠道疾病发生风险。
(四)缓解身心压力
焦虑、悲观等均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需指导大学生学会积极调节自身心理压力。同时,学校可开设相关减压课程,或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也可组织类型多样的校园活动,使其正确看待自身所面对的压力,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机体状态,进而稳定胃酸分泌,降低胃肠道疾病发生率。
(五)对症治疗
慢性胃炎主要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等,存在痉挛症状者可通过阿托品等解除痉挛、吗丁啉、硫糖铝等能增强胃黏膜,抑菌药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控制作用,如庆大霉素。消化功能不良者在确定存在胃肠道疾病后给予吗丁啉、果胶秘治疗。急性胃炎者多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同时,用药期间需注意用药剂量,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性。
结束语:
大学生胃肠道疾病的控制是一个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学生学习、就业等压力较大,且普遍存在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再加乙肝患病率升高、不合理用药等的影响,导致胃肠道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要求从多个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不仅要求大学生个人增强意识,而且要求学校提高重视,从多个方面降低大学生胃肠道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邝佳佳,荣红辉,陈济安.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3):17-19.
[2]杨蓉,秦环龙.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变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8,26(2):121-124.
[3]赵瑞瑞,李贝,周光清,等.广州市3所大学生安全用药素养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2):153-157.
[4]许丽娜,李海生,王彦,等.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8):45-49.
[5]程靖,刘淑聪,郭梦娜,等.杭州市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9):1310-1313.
[6]吴欢,白丽,姚业祥,等.高校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798-18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