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视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空肠置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3期   作者:冷秋
[导读] 对“十字诀”盲视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放置鼻肠管的应用进行探究
        冷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重症医学科 430000

        摘要:目的:对“十字诀”盲视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放置鼻肠管的应用进行探究和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便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前瞻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20年3月~6月收治需放置鼻肠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盲插法及教学方法,而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十字诀”盲视法。结果:对比发现,患者中对照组的插管成功率是65.0%(13/20),观察组的插管成功率是90.0%(18/20),置管成功花费的时间分别是(28.76±8.5)分钟和(14.31±6.98)分钟;学员中的置管成功率分别是对照组40%(16/60)、观察组65%(26/40),且经过计算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字诀”盲视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放置鼻肠管的操作中具有条理清晰、简单易行的特点,培训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十字诀”盲视法;案例教学法;鼻肠管;临床带教
        临床上放置鼻肠管的非手术方法主要有盲视法、内镜引导法、X线透视法和超声引导法,以上方法各有优劣,其中只有盲视法可以单人进行操作,并且整个操作方法安全性高,对设备没有特殊要求[1]。但是盲视法技术性比较强,程序相对复杂,操作者既要掌握解剖又要熟悉生理,对操作者的细心程度要求较高[2]。在培训教学的过程中,传统利用理论教学单纯灌输教学法已存在弊端,本文通过对“十字诀”盲视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放置鼻肠管临床应用于带教进行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本科室2020年3月~6月收治需放置鼻肠管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包含1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6例幽门狭窄引起胃潴留、6例毕I式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胆道术后和2例PPPD术后吻合口狭窄,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19~91岁之间。本次参与研究80名学员均是本院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进修护士,两组学员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用物准备
        本研究需准备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10毫克的甲氧氯普胺、PH试纸、2毫升和50毫升注射器以及生理盐水、听诊器、手电筒。
1.3观察组操作方法
1.3.1案例教学法中[3],每2名学员准备患者案例,先要了解病情进行自行整理,然后分析患者病情进行查阅资料。收集全部必要的理论知识,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4对照组操作方法
        将患者取半卧位,通过一侧鼻腔插入鼻肠管,当管道到达喉部时告知患者吞咽,并将管道推进到第一个标记处,当鼻肠管到达胃中,向管中注入气体,将管道推进到第二个标记处,最后将鼻肠管悬空在40厘米,之后将其固定在近耳垂处,48小时后观察结果。整个操作过程学员在旁观看。
2结果
2.1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
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进行比较发现,到达胃腔的置管成功率对照组为75%(13/20),观察组为100%(20/20);到达十二指肠的置管成功率对照组为60%(12/20),观察组为90%(18/20)。到达胃腔的置管时间对照组为(5.3±1.5)分钟,观察组为(1.2±0.6)分钟;到达十二指肠的置管时间对照组为(28.76±8.5)分钟,观察组为(14.31±6.98)分钟。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置管并发症
通过比较发现,置管的并发症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泪、鼻黏膜损伤等,由下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学员插管成功率
通过下表2可以对两组学员对患者的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可见不管是一次插管成功还是二次插管成功都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案例教学法鼓励学员独立思考,较于传统的乏味无趣教学中直接告诉学员怎么去做,且只用眼睛观看,会让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然而案例教学法是要求学员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主动参与发表见解。引导学员迅速将理论转化为操作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的理论基础之上[4]。
        将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比较发现,本文对照组填鸭式传统授课和演示操作,将学员置于学习中心之外,没有积极参与配合互动。对照组操作前忽略患者的感受,置管中可能会让其直接将鼻肠管吐出,且这些消极感受会让患者紧张恐惧,抵触插管。同时也造成学员心理负担,操作体验感丧失。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花费的时间远远差于观察组。观察组40名学员提出以一种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鼓励学员开发分析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主动学习性,并且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学员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同时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和总结,实施后效果显著。
4小结
        本次研究的80名学员,都是来自医院的进修人士,虽然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学习热情,态度也十分认真,但相应的压力也非常大,对于技术的掌握都心存疑虑,这种置管技术更加讲究的实际上是经验,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十字诀”盲视法学习,帮助学员深化知识层面,加强理论理解,增加授课方式的趣味性,同时也总结规律和经验,因此达到提高置管成功率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推进式教学,正确引导学员学习,提高学员技术,促进患者恢复,实现医患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陈胜龙,胡北,吕波,孙诚,陈纯波.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优化置管——基于团队研究和实践经验[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0,6(04):370-373.
[2] 洪秋李.改良床边盲插鼻肠管在内科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61-62.
[3] 洪少华,王菲玲,李阳. 护理案例教学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5,08:634-638.
[4]王健红,陈贻芳,张丽华,林雅.两种更换鼻空肠管方法在后组神经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39-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