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水平控制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3期   作者:冯梦茹
[导读] 观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水平控制的作用。
        冯梦茹
        陕西省康复医院  内分泌科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水平控制的作用。方法 抽取糖尿病患者90例,均于2021.3至2021.6内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排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列为基础组(n=45,基础护理干预)与护理组(n=45,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依从性与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并比较评估结果。结果 比较组间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后显示,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护理组均低于基础组,P<0.05;比较组间依从性后显示,护理组(95.56%)高于基础组(82.22%),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次在护理期间能提升患者依从性,宜推广借鉴。
        【关键词】血糖水平;护理;糖尿病;依从性
        糖尿病当前尤为普遍,其属于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之后,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中最显著的特征,而长期高血糖会出现诸多合并症,如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等,若血糖控制不佳或治疗不及时会加大患者致残、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为此患者需终身服药与治疗,但由于长期服药的缘故,对患者心理、生理乃至社会均造成较大负担,患者依从性出现显著下降,针对患者的配合性与依从性方面,只有合理恰当的护理干预方能提升其依从性,改善其血糖水平。为此本文对此展开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3至2021.6内我院诊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排列法随机分为基础组与护理组,各45例,本研究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文号:IRB-2020-289),基础组男女各20、25例,最低38岁,最高62岁,均差(54.36±5.26)岁,护理组男女各23、22例,最低36岁,最高60岁,均差(52.28±5.12)岁,两组基线讯息无显著性差异,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配合,P>0.05。
1.2 方法
        基础组应用基础护理干预,即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其血糖值,依据血糖值波动,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等。
        护理组应用护理干预,步骤如下:1.热情接待患者,带领其熟悉院内环境,并对提出的疑虑问题耐心解答。2.确保病室内适宜湿温度,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干净,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3.与患者积极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对于其不良心理及时疏解与安抚,以提高其治疗护理的依从性。4.向患者阐述糖尿病基本知识、药物治疗的作用、按时遵医嘱服药的必要与重要性,以提高其疾病认知度,减少恐慌、焦虑心理,提高依从性。5.嘱患者多摄入高纤维类饮食,少食多餐,以粗粮、杂粮作为主食,并严格减少糖分摄入量。6.依照患者耐受程度拟定运动计划,鼓励患者根据运动计划适度展开运动,并从旁指导监督,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7.向患者解释药物的剂量、服用方式、作用等,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并向患者阐述胰岛素应用方式,提高其认知度,按时遵医嘱配合治疗与护理。8.向患者强调对疾病相应并发症的重视与掌握,确保口腔清洁干净,并做好皮肤护理,特别是足部,避免出现糖尿病足。
1.3 观察指标
        (1)在干预前后对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对比。
        (2)在干预后评估两组依从性,共100分,70—90分依从,50—70分基本依从,低于50分不依从。
1.4 统计学处理
        依照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x±s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达,比较用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比较干预前后血糖水平
        比较组间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后显示,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护理组均低于基础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好发的一种慢性疾病,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其不仅对患者自身日常生活构成影响,同时对低龄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需引起广泛关注,诸多患者对糖尿病与药物治疗认知不足,往往依从性较低,对其治疗与预后康复造成直接影响[2]。
        本文对护理组采用护理干预,从患者各个方面进行护理,继而提高其依从性,高效的展开治疗措施,其中包含患者的饮食、宣教、运动、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等,对患者展开积极的正面引导,继而改善其血糖水平,使其尽早恢复健康。本文研究发现:比较组间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后显示,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护理组均低于基础组,P<0.05;比较组间依从性后显示,护理组高于基础组,P<0.05。表明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合理调节患者血糖水平,使其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时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积极遵医嘱规范服药,从而改善预后,促进康复[3]。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合理调控血糖水平,同时依从性得到较大提高,预后明显,建议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文静.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防范低血糖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2):257-260.
[2]樊志媛,刘飞,杨淑华,等.新型居家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32-134.
[3]赵玉荣,马毅,罗昌春,等.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预后及效果评价[J].北京医学,2021,43(2):155-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