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3期   作者:范姣红
[导读] 病人及家属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对医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
        范姣红
        洪湖市中医医院 433200
        摘要:病人及家属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对医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会造成医疗纠纷。加强预见性护理服务可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对骨科病人开展预见性护理服务,改善了骨科医疗服务薄弱环节,营造了良好的骨科医疗环境,促进了骨科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和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病人
        近些年,受到交通行业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建筑行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骨科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安全,受到临床重点关注。为保证治疗效果,需要加强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往临床主要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总体并不理想,其属于事后护理,所应用的各项护理内容均于事后进行,无法起到预防作用。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其是一种先进护理模式,属于超前护理,其重点为预防,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综合分析,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找出患者隐藏与存在的问题及危险因素,通过预见性思维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其具有预防性,能够消除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与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而避免其发生。相比于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指引的护理范围更广,护理内容更加全面,护理质量更高,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其满意度提高,可促进护患关系发展,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外,预见性护理指引能使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增强,可使其工作积极性与热情提高,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150例骨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5~45岁;病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人意识不清,无法交流;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配合调查。
        1.2 干预方法
        (1)根据病人病情制定护理方案:根据骨科病人病情、手术及治疗情况,针对康复中可能出现的病症制定护理方案,以提高骨科病人康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2)积极改善骨科病人就医环境:根据病人病情进行环境整治,如保证骨科病人接受治疗时病区通风、采光良好;将插头、热水及危险化学品放置在远离病人之处;为病人提供热水、一次性纸杯、书报等,方便病人生活;及时清理污物,保护病人隐私及尊严;清洁病房卫生时提醒病人注意防尘;在病区通告栏张贴健康教育相关海报、画报,同时在护理站放置健康教育指导图册,以方便病人查阅相关信息,满足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需求;设立治疗标识,标注输液流程,以便骨科病人有序、顺利地完成输液治疗;护理人员衣帽整洁,态度和蔼。(3)给予病人心理护理:不同病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以及个人习惯有所不同,故其患病住院后可能呈现的心理状态不同,部分病人可产生焦虑、不满、易怒等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满意度提高。如可通过分析病人心理特点,帮助病人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改变病人不良心理状况和行为;主动与病人交流,对病人表示理解,尽可能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在与骨科病人交流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减轻病人对疾病的恐惧;为病人寻求多方面支持,提倡社会、家庭关注骨科病人心理健康,积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会及生活环境,鼓励亲友陪伴以减少病人孤独感,减轻病人消极情绪;对于孤独、失落、空虚感较为严重的病人,或年龄较大的骨科病人需根据其不同性格特点采用针对性方法,减少护患之间的距离感。(4)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自身护理技术水平,提高病人信任感;护理人员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意外发生;提高业务技能、应急能力及沟通能力。
        1.3 评价方法
        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时采用自制的骨科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康复护理、健康宣教、护理输液巡视、心理护理、预约检查、监护记录、其他服务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分为6个等级,分别计0~5分,满分35分,分数越高表示病人满意度越高,<2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表示,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注:P<0.05。
        3 讨论
        骨科多为突发性损伤,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加之身体疼痛剧烈,常出现恐惧、烦躁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导致其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对医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满,造成医疗纠纷风险增加。预见性护理有效融合临床实践、医学理论及护理知识等,可通过系统地构建临床问题,帮助医患双方合理、恰当的选择治疗、护理方法,较好地预防各类不利于病人恢复的情况发生,加快病人疾病康复进程,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医疗保健具体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服务,使医疗薄弱环节得以加强,病人心理压力减轻,不良情绪减少;同时,在预见性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得到改进,其良好的形象逐渐被病人认可,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进而使医疗保健服务效果提升,病人满意度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前,病人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为(29.5±2.1)分,预见性护理干预后2周,病人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为(31.4±3.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冯军强,郑万松,安琦,等.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和PDCA方法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147-151.
        [2]马致远,张志英.预见性护理对于促进骨科护理效果的医学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9):20;22.
        [3]刘传华.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9):70.
        [4]朱艳英.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5):115-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