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实施价值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3期   作者:何俊婷
[导读] 研究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何俊婷
        武汉市优抚医院  430000
        摘要 目的:研究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45例睡眠障碍患者,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23例)、观察组(n=2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相对比,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睡眠护理与心理干预对睡眠障碍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睡眠护理;心理干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心理状态
        
        睡眠属于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息息相关,如果睡眠质量不好,患者常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诱发各种不良反应[1]。因此,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需要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效果不佳,患者依从性较差,而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45例睡眠障碍患者,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23例)、观察组(n=2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0例,年龄最大患者78岁,最小患者43岁,平均(68.87±2.3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4.25±5.31)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8例,年龄最大患者76岁,最小患者42岁,平均(68.15±2.28)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4.53±5.24)年。两组资料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此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正确服用助睡眠药物,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打扫病房,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
        观察组:给予睡眠护理+心理干预。具体内容为: (1)心理干预:患者常常因疾病的困扰,而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按照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抚,告知患者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影响、治疗方法、护理流程、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提出心中疑虑,并给予及时解决,多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2)药物与环境护理: 指导患者用过早餐后服用引发中枢神经兴奋和利尿的药物;夜晚,将病房里的温度、适度调至适宜,灯光调至柔和状态,确保病房安静,白天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动,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整洁、舒适。(3)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多关心、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恢复情况,在白天,多看报纸、多聊天、多看积极向上的电视节目,睡觉前,禁止喝茶、咖啡等,用温热水进行泡脚解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焦虑:共有20个项目,4级标准,分界值是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高于70分表示重度焦虑。抑郁:分界值是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高于73分表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实施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资料)和x2检验(定性资料),以á=0.05为设定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均更低(p<0.05),如表1。

3讨论
        睡眠障碍能够使患者的心理、身体问题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针对老年患者,会提高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概率,抑郁症一种表现就是睡眠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需要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常规护理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护理效果不是很理想。睡眠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为患者健康宣教、解疑答惑,增强其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通过对病房环境护理,适度调节温度、适度、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整洁,能够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保持愉快的心情,遵医嘱正确用药,利于患者睡眠;通过生活护理,指导患者白天多进行运动,睡前温水泡脚等,使患者夜晚能够更放松的进入睡眠,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快其康复速度。本研究中,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0.05)。
        综上,睡眠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其焦虑、抑郁评分,提高总满意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范淑娴.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 志 ,2020,7(01):105-106.
[2]于晶.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16):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