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57000
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都恢复的不错,但观察组患者心理方面的焦虑、抑郁及疼痛感觉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体现出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模式运用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很好地提升了总体护理效果,让患者感受到心有所属,维护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护理工作;应用效果
由于妇产科在临床上体现出病情变化快、发病急且预见性比较差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医院众多科室中风险性比较高的一个科室。再加上妇产科患者都是一些孕妇和产妇,所以对护理工作要求较为严格,而且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纰漏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甚至还会引发一定的医疗事故,给医疗机构造成巨大的损失。可见加强妇产科护理管控工作,提升护理质量非常必要。下面就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近年来(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共计98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一样,都是49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0-45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0.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1-46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2岁。两组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妇产科疾病[1],例如: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卵巢畸胎瘤等等疾病,并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心理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做好和孕妇之间的沟通。通过和孕产妇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更加清楚了解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同时为患者降解一些有关孕产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她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待产,做好孕期保健。
二,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找到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耐心进行疏导和安抚,及时消除患者对孕产的不安和工具,鼓励孕产妇勇敢面对生产。
三,改善产房环境,尽可能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比如,护理人员可以从产房室内的湿度、温度和噪音控制方面着手,也可以适当改变产房的颜色或者摆放一些小物件等。与此同时指导产妇日常做一些分娩疑问解答和腹式呼吸训练,对产妇家属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最好可以协助护理人员给产妇心理和生活上更多的支持和鼓励[2]。
四,对产妇产后的心理调节引起足够的重视,护理人员应该嘱咐家属重点关注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因为这段时间产妇心理较为脆弱,再加上孩子的哭闹,很容易出现产后抑郁,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
2 结果
护理之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情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及疼痛感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体现出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png)
3 讨论
妇产科属于我院的一个大科室,每年收治的患者都相对比较多,而且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所以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绝大多数孕产妇的病情都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很容易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应激,这就对妇产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各大医疗机构逐步开始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以缓解产妇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具体包括:
3.1 产前稳定孕产妇情绪,消除孕妇心理顾虑
临床经验总结发现,绝大多数孕妇在产前的情绪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往往伴随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而这种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耐心为患者讲解有关生育的知识,为她们答疑解惑,取得患者的心理信任,帮助产妇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为顺利分娩奠定基础[3]。该阶段要求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因为部分产妇会因为疼痛而焦虑不安或者情绪暴躁,甚至是无理取闹等等,护理人员应该换位思考,体谅产妇的痛苦,让产妇在医院可以感受到足够的关怀和温暖。
3.2 产时营造温馨舒适环境,排除产妇心理杂念
众所周知,产妇分娩过程存在较大的风险,不仅关系着新生婴儿的健康,而且也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该环节的护理工作更是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让产妇在心理上有一种家的感觉。同时医护工作者要认真仔细检查产妇宫内情况,督促产妇多做腹式呼吸训练,为产妇及时答疑解惑。此时产妇的心理较为脆弱,同事间的一个随意说笑都有可能使产妇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导致难产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产妇家属的沟通工作,要求家属给予产妇更多的心理关怀,因为家庭方面的冷落或者责备都会导致产妇出现情绪低落甚至食欲不振现象,还会提升难产的发生率。
3.3 产后精心做好产后服务,有效预防产后抑郁
对于产妇来说,并不是生完孩子都万事大吉了,产后的恢复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也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产妇的精神状态。其中影响产妇产后恢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后抑郁症,这也是产妇分娩结束之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产妇的正常睡眠和生活,严重者甚至存在自杀倾向。针对这一现象,要求护理人员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在产妇出院的时候就叮嘱家属对产妇恢复期间的言行举止引起重视,如果感觉异常就要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需要的话带产妇到医院就诊治疗[4]。产妇本人也应该主动学习一些育婴和母乳喂养方面的常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产妇护理过程中适当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很好地保证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而且还保证了产妇分娩的顺利性。有效改善了产妇在围产期的心理状态,大大降低了围产期产妇出现焦虑不安和抑郁的情绪,有益于围产期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了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日后相关护理人员还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能力,以为更多的为孕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娟葛.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3):235-236.
[2]黄立霞.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与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37.
[3]段逢时.安全文化理念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4):64-65+68.
[4]艾蔚娟.优质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