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倩倩;马雪;邹佳丽;
邻水县人民医院;骨科病区; 638500
【摘要】目的:探究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骨科康复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共14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骨科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分析情绪变化、脊髓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0例(97.22%)高于对照组56例(77.78%);观察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的脊髓功能评分均较高;SAS、SDS评分均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骨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可取得极佳的护理效果,改善负性心理情绪、脊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术后;骨科;临床疗效;常规护理
脊柱脊髓损伤的致残率高、预后质量较差,多因重大事故造成,指因各种原因造成患者的脊柱脊髓功能、结构受到侵害,较多患者会并发多种病症,伤情较严重,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临床上主要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可能会有肌肉萎缩、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步行障碍等后遗症存在于术后,患者对康复训练依从性下降,存在负面焦躁情绪,严重影响个人和家庭,不利于和谐医患环境的构建,引起患者和家属对医院治疗不信任。基于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此次研究中把术后骨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共14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骨科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情绪变化、脊髓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脊柱脊髓损伤诊断标准;不伴随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其中观察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30~65岁,平均(42.2±1.1)岁;对照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31~64岁,平均(41.8±1.3)岁。对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时刻观察和护理其病情,叮嘱其卧床休息,避免压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度关注病情变化,保持脊柱稳定,做好保护措施,选择矫形支具实施。督促患者实施神经元性直肠和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锻炼[2]。观察组实施术后骨科康复护理。(1)早期护理:需评估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整个运转中保证脊柱序列无偏差,使用矫形支具做保护工作。对受压区域做好保护措施,密切掌握患者病情状态,持续开放留置导尿,记录24h出入量,避免发生感染。术后每天至少2次让患者手足关节被动活动。(2)运动护理:按照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其一,站立练习:保证下蹲度数大约为30°~90°,经蹲起的方式练习站立,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患者足下垂情况,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现象,助力的方式加强练习。其二,卧床:适当对卧床患者实施坐位、翻身、牵张、关节练习等,使用肢体加压治疗仪按摩双下肢。其三,下肢训练器用于卧位时,锻炼下肢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每次持续30min,每日一次,持续时间为24星期,一周5次练习。其四,练习肱三头肌、肩膀间的肌力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变化、脊髓功能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png)
3讨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中常见的并发症,一定程度上会间接或直接损伤到患者的关节。若不及早治疗严重者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造成瘫痪情况的出现。手术是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式,系统康复训练对患者临床疾病的康复意义重大。术后骨科康复护理,包含上下肢关节锻炼、手、足关节等,能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加速患肢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的疾病尽快康复,改善神经功能[3]。错误的体位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注意纠正患者的体位极其关键。扣背可促进排痰及肺复张,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另外,能够减轻患者的忧虑程度,改善脊椎损伤术后治疗效果,提升运动能力、恢复正常的运动,提升脊椎关节的灵活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减少患者致残率、帮助其恢复生活能力。还要保证在实施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中,要保证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获得落实,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配合。
在手术治疗之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正常生活出现显著变化,各方面行动出现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康复依从性,所以怎样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恢复其正常生活意义重大。康复护理调整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实施心理疏导。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的脊髓功能评分均较高;SAS、SDS评分均较低。经此次研究结果证实,选择术后骨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身上,其SAS和SDS指标显著改善,患者可用积极心态面对自身实际,和护士建立有效沟通,改善术后生活能力还有运动能力,保证遵循标准完成、所有动作的到位。且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情况,发现护理人员能够客观评价接受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产生更加信赖的情绪,可构建良性循环,对遵循康复护理产生积极影响。另外,通过实施骨科康复的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加速患肢血液循环,促使患者疾病快速康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中应当注意体位的纠正,通过有效咳嗽,咳痰,叩背等促进患者排痰和肺复张,提升其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术后骨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可取得极佳的护理效果,改善负性心理情绪、脊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富姣,孟方方,王培丽.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5):76-78.
[2]吴莉,汪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7):156-158.
[3]韩艳.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