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玫 王小美 刘玉静
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 江苏常州 2132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肾内科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纳入的82例血透患者,分组:采用入院先后的顺序将前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4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产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透病人中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
前言:动脉内瘘血管通道被称为血透患者生命线,血管通道对于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透析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保护好血管通道是具有重大意义[1];由此能够获得足够的血液量,另外在此过程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内瘘并发症的产生,这就要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此次实验在血透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收获较好的成效,实验数据以及结果现作下面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纳入的82例血透患者,分组:采用入院先后的顺序将前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4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32-65岁,平均(44.21±6.02)岁,病程为1-7年,平均(3.98±0.53)年;实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1-64 岁,平均(44.32±5.99)岁,病程为2-6年,平均(4.87±0.1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性别方面、年龄方面、病程方面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时,检查时,出院时告知主要内容。
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首先要为患者保持良好的住院环境,病房中要有较好的空气流通,而且每天要规定时间进行消毒。其次要熟知患者的基本情况,随时关注着患者的病情状态。要积极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问题,如讲解疾病的医治方法、疾病治疗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要安抚情绪不好的患者,给予其治疗疾病积极向上的决心。并向患者家属询问病人的过去患过什么疾病,用过什么药。另外在手术之前要保护好患者的皮肤,手术的全部器材都要严格消毒,以确保伤口的安全性。并且换药时必须做到无菌操作,同时患者要配合其患肢向高抬起。医生进针时最好一针完成,以防血管壁受到损坏,透析完成以后使用压迫去止血,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穿刺,先是远心端,然后近心端。与此同时随时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若有不正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后向患者的家属讲述对患者的家庭护理内容,指引出院的事项。
1.3观察指标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取本院自制表格评分来比较,分为心理健康、活力得分、全面健康、心理功能四个方面,每一项的满分是100分,分数越高就表示效果越好。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所产生的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表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根据SPSS15.0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由x2来完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检验由t来完成,由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对比,实验组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人们比较熟悉的手术,大多数都应用于血透治疗中,方法是将患者的前臂动脉和邻近的静脉缝合,缝合之后使其动脉的血液在静脉中能够流通,静脉内瘘因此得之[2]。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价值,血透治疗中血管得到充足的血量,但是不足的是会产生诸多并发症,像发生感染、发生出血、产生血栓的情况[3]。最近几年,血透的病人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有关人士提出应用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的护理仅仅能够辅助病人完成治疗,不能够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综合护理则可以全面的、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次实验的研究数据中,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和并发症方面,实验组都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透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疗效明显,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以改善,在临床上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一蔡,红芳. 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知识掌握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9,26(2):243-246.
[2]肖琳,刘秀娟. 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种常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54-355.?
[3]李慧.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研究进展[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