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
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 麻醉科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 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纳入96例患者,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不同护理方式分两组(每组4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防性护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麻醉苏醒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不良反应;麻醉;疼痛指数
现阶段,多数手术都需全麻,而全麻麻醉苏醒期若护理不当,易出现多类并发症,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属于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良表现,表现多以乱语、梦幻、全身乱动为主[1-2]。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安全性,我院纳入预防性护理干预,并展开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96例麻醉苏醒期患者,2018-4为纳入起始时间,2020-7为截止时间,病案室将患者病历、背景资料录入后台电脑,不同护理方式分两组(每组4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防性护理为试验组。对照组中由男性25例、女性23例组成,年龄区间22~47(34.5±5.1)岁;试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组成,年龄区间23~48(35.5±5.2)岁,两组患者从临床资料对比,保持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38岁;②均符合手术指征;③神志清晰,沟通顺畅;④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做好相应检查。
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全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叮嘱患者家属注意事项。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通过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当前病症、心理状态了解,若存在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应给予有效疏导,以便将其不良情绪减轻。同时向患者、家属告知手术流程、注意事项、麻醉以及术后苏醒期配合的重要性,建立正确心理防御,告知患者留置引流管可能会引起不适,做好相应安慰、解释工作。术前协助患者完成所有检查,帮助患者术前建立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2)术后护理:全麻术后的苏醒期患者部分感觉恢复,但因部分麻醉药物的残留还是会对患者反应形成影响,从而任何不适都会引发患者反射性反抗,因此针对各类状况,护理人员需采取针对措施。首先,术后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体位,以便对呼吸道通畅保持,不对大血管、神经形成压迫;使用约束带时应注意松紧的适宜,避免对局部血液循环形成影响;术后麻醉药效逐渐消失时,患者疼感恢复,伤口疼痛会加剧患者躁动,此时护士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全麻术后恢复期患者会因镇痛药、麻醉药等药物残留出现通气不足、呼吸抑制,易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引发焦虑不安、头痛,故而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对患者呼吸道通畅保障,充分供氧,并遵守医嘱行血气分析检测,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3)呼吸道护理:术中对患者口唇擦拭,结束后对患者口腔、呼吸道内分泌物仔细清理,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口腔、呼吸道不适令患者出现濒死感,影响情绪。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苏醒、拔管时间;②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③观察两组疼痛指数,使用VAS评分法评定,具体为:使用1根长度10cm的游标尺,10个刻度,两端分别是0、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疼痛剧烈,分数高,疼痛重。
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X2分析,苏醒、拔管时间、VAS评分等计数资料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苏醒、拔管时间
试验组睁眼(10.38±1.37)min、自主呼吸恢复(12.84±1.83)min、拔管时间(15.36±2.53)min,对照组(13.51±1.68)min、(15.78±2.24)min、(21.36±3.11)min,试验组苏醒、拔管时间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T=10.003、P=0.000;T=7.042、P=0.000;T=10.369、P=0.000)。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1。
2.3 VAS评分
试验组VAS(1.68±0.17)分、对照组(3.07±0.31)分,试验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T=27.238、P=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将苏醒躁动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麻醉并发症,这类反应的出现是因术后药物残留作用令交感神经出现兴奋症状,加之多数患者对麻醉药物、相关生理反应知识缺乏,从而导致患者术前、术后苏醒期间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故而增加苏醒躁动期各类并发症发生[3]。
本次研究纳入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4%低于对照组22.90%;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预防性护理在麻醉苏醒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后可能于医院基础护理,多以临床医师医嘱为主,无法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而预见性护理可弥补这一劣势,该护理方式会依据患者实际病症,针对实际情况,评估存在风险,并根据风险的危害性制定护理措施,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
综上,预见性护理对于麻醉苏醒期患者具有实施价值,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同时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轻疼痛,适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玲玲. 量化评估策略指导下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数字医学, 2019, 14(10):107-109.
[2]宋媛媛, 谭晶, 王婷.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及血液指标分析[J]. 贵州医药, 2019, 43(11):1826-1828.
[3]陈姿妃, 林芝. 苏醒期专项护理在预防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体温及恢复期寒战的应用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20(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