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凤
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500)
【摘要】目的 认真分析120急救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在我院120急救中心2020年4月~2021年3月间接收的病患中随机抽取80位病患,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0名病患,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急救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病患的情绪变化,观察对比病患的抑郁自量表(SDS)数据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的抑郁自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对照组要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120急救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缓解和稳定病患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提高病患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120急救;护理方法;心理问题
120急救作为院前急救的重要内容,它承担着接收各种紧急、突发、不可预知的病患和情况,这需要护理人员有着超常坚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紧急护理救助技能才能力挽狂澜、跟死神争夺病患的生命时间、为医生的诊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120急救中,面对的更多的是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惶恐的情绪,以及他们对待突发事件的焦虑心情,如果没有及时安抚他们,就有可能影响到病患的病情救治,甚至导致病情加重。如果120急救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举措来安抚他们的情绪,病患及家属的情绪就会更加难以控制,甚至严重时还会放弃治疗。面对120急救护理当中的常见心理问题,本文展开针对性的分析,通过采取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的方式,来提高120急救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120急救中心2020年4月~2021年3月间接收的病患中随机抽取80位病患,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0名病患,其中:观察组有男性23位,女性17位,年龄为12到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55±4.87)岁,因外伤骨折急救的病患有15位,心脑血管急救的病患有17位,8例其他需要急救的病患;对照组有男性21位,女性19位,年龄为15到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4.21±4.63)岁,因外伤骨折急救的病患有17位,心脑血管急救的病患有16位,7例其他需要急救的病患。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先对病患的情况开展评估,护理人员做好相关配合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操作流程,尽量缩短急救时间,为病患赢得更多的黄金急救时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接诊的病患进行病情和心理层面的判断,对病患的情绪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对病患进行耐心的解释、贴心的关怀,并针对急救护理当中常见的焦虑、恐慌以及绝望等常见问题,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1)焦虑与恐慌病患的护理
针对病患遇到这种突发情况的恐慌和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对病患的心理状况表示理解,耐心劝导病患、安抚病患。很多病患对待自身的病情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引发焦虑,护理人员应利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术帮助病患消除恐慌心理。比如,适时向病患介绍病患自身的病情如何,可以说一下相关疾病的大概治疗方向,并告诉病患医生会尽最大努力来救治,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早日康复。这样,在言语中帮助病患树立治疗的信心,同时通过介绍疾病知识可以转移病患的注意力,从而缓解其焦虑的情绪。为了进一步帮助病患缓解焦虑和恐慌,护理人员应注意维持好周围秩序,为病患提供更安静放松的治疗环境。
(2)绝望病患的护理
出现绝望情绪的病患往往面临更大的变故,病情往往较重,自身面临着较大的痛苦,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病情急剧的担忧,从而产生绝望甚至放弃治疗的想法。为了消除病患的绝望心理,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患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适时的用语言来安慰病患,激励病患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也可以向其告知家人对病患的担忧,激发病患治疗的动力,从而消除病患的绝望心理。
同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不论预后如何,都要给予病患肯定的、有力的支持和鼓励,当其家属不在身边时,更要多加陪伴,避免其心理状况再度恶化,产生不好的行为。
对急救病患进行心理干预时,护理人员要通过积极的交流和病患建立起信任关系,也要引导其家属冷静下来,为家属答疑解惑,增强病患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心理,从而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急救措施,赢得更充足的救治时间。尽量避免家属和病患产生过激的行为,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得不到及时救治。
1.3 评价指标
此次研究使用的评估量表主要有焦虑自我评价量表( sas )、自制依从性调研量表。在焦虑的自评量表中,评分50到59分的代表是轻度焦虑,评分60到69分的代表是中度焦虑,70分以上则代表是重度焦虑。治疗的依从性调研报告根据积分分数确定为全部依从、局限性依从、非依从三个层次。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 0统计分析软件对进行数据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为n、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护理前后两组SAS评分
观察组病患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分别为(47.03±4.81)分、(29.71±4.29)分;对照组病患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为(48.79±4.55)分、(38.36±4.54)分。通过观察比较,护理后的观察组病患在SAS评分上比对照组低,P<0.05。
2.2.比较护理前后治疗依从率
根据调查表显示,护理前对照组的病患中,有4例完全依从,有28例部分依从,有8例不依从;观察组有3例完全依从,有27例部分依从,有10例不依从。护理后,对照组变为12例、23例、5例,依从率为87.5%;观察组变为18例、20例、2例,依从率为95.0%。可见,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 05)。
3 讨?论
在120急救中,病患的病情都具有突发性,在那个瞬间他们的身心状态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安抚他们,就有可能影响到病患的病情救治,甚至导致病情加重。结合以往120急救遇到的情况,可以分析出集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是病患出现病痛想要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救治,身体的疼痛会带给病患更多焦虑和恐慌的心理,如果医护人员的救治没有达到病患的期望,就可能对医务人员失去信任,从而降低治疗的配合度。二是病患对自身的疾病情况并不了解,当病痛加剧时,出现濒死的感觉,病患就会出现更加悲观的情绪,甚至绝望,从而抗拒治疗、放弃治疗。如果120急救人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举措来安抚他们的情绪,病患及家属的情绪就会更加难以控制,甚至严重时还会放弃治疗。此次研究中,采取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针对病患出现的恐慌、焦虑以及绝望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干预,在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沟通技巧的支持下,病患的情绪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控制,增强了病患的依从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采取了心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病患在焦虑情绪的缓解上好于对照组,在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上也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120急救护理中可以通过开展心理护理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帮助病患减少焦虑,缓解恐慌情绪,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刚,刘竹,刘芳芳.心理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252-253.
[2]王晓畅.心理护理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5):279-280.
[3]姜红.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策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14.
[4]郝爱勤.急诊急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5):22.
[5]江琛.急诊科护理人员参与120急救的常见问题[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2):394.
[6]尤海霞.120急救护理中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