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输血气泡产生原因及管路气泡排出措施新进展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3期   作者:练敏 唐翠明 罗俊青 廖丽雯 陆公庆
[导读] 对近年来输液输血过程中气泡产生的原因
        练敏  唐翠明  罗俊青  廖丽雯  陆公庆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麻醉科  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 对近年来输液输血过程中气泡产生的原因、气泡导致的危害及排出管路气泡措施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让广大医护人员清晰认识到在大量或快速输血输液时,因为血液储存温度与输血管壁外加温仪温度的差异,与室温的差异,以及输血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均可导致输血管壁上产生气泡,若气泡过多又未能及时有效处理,轻者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者可致空气栓塞危及生命安全。但如果我们在输液输血前、中、后各阶段做好预防性护理管理、改进操作方法,掌握配药和排气技术及技巧,避免输液输血时的温差过大,合理使用排气工具,或设计利用实用型排气泡装置可减少气泡产生,有效防止气泡进入体内,提高输血输液操作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输液输血;气泡;危害;排气措施;综述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患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输液安全是治疗有效的最基本保证。当输液装置内残留有气体时,气体会随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而造成危险,严重者发生空气栓塞[1]。因此,排除输液装置的空气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环节。据报道[2],输液前,给输液管路排气时,采用传统排气方法常会遇到不能一次成功排气,出现输液管壁残留小气泡,或是管内液体出现空气柱的现象。此时,用手指轻弹输液管,将气泡弹至莫菲滴管壶。有报道[3],用指弹排气法费时费力,有时没能成功将气泡弹回滴壶,易造成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甚至发生医患纠纷。为了缩短排气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同时避免浪费药液。本文将近年来输液输血过程中气泡产生的原因、气泡导致的危害及排除输液管路及针头内空气的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气泡产生的原因  输液前药液,或者血液温度低于室温、药物特性、输液操作与药物配制手法是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4]。(1)输液、血液温差。冬季药物储存5-10℃,药房气温在15-20℃,输液室、病房,或手术室等患者输液环境温度
一般是20-25℃。输液输血前药液、血液(4℃冷库血)温度低于输液环境温度,输液过程中药液、血液不断升温,升温过程中药液、血液处于气体过饱和状态,会不断析出,生成微小气泡,且药液前后温差越大,输液的时间越长,生成的气泡越多。(2)药物特性。某些药液的药性易产生气泡,如具有挥发性的硝酸酯类,有粘性的葡萄糖等药液;起泡性很强的皂甙类等易产生气泡。中药制剂,以及胶性与粘性心脑血管药液还具有减缓、放慢气泡的游离、析出;这些药物容易产生大量,持久的“隐气泡”,这些“隐气泡”随输入的药液下行到茂菲滴壶下软管才显现[4]。(3)配制药物与输液操作手法。据报道,护士配制药物时从置正的输液瓶口注药,容易产生泡沫;输液排气操作时,让管路内液体流速太快,茂菲滴壶内的空气瞬间冲入药液中来不及浮到滴壶液面上,而进入下段管路。输液量大、输液时间越长,析出气泡就越多。
        2 气泡的危害  输液前、输液中如果发现莫菲滴壶下输液管路,以及头皮针产生小气泡,排除的方法是重新灌注液体或用手指弹输液器,使管壁及管内的小气泡上移,排除到菲氏滴壶,不但浪费药液,还延长排气操作时间,同时增加护士工作量。输液、输血过程中,如输入微量气泡,气泡可随血液流入右心和肺动脉,到达肺泡毛细血管,由于气泡分压大于肺泡分压,气泡经患者肺泡扩散随呼吸呼出;一部分气泡分散到肺小动脉血液,最后到达毛细血管被吸收,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副作用,但患者及家属对此却不能理解,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如果随药液输入血液的气泡量过多,严重者可导致病人猝死[5]。
3 预防、排出输液、输血管路气泡的措施
        3.1 预防性护理管理  抽吸药液操作时要轻慢, 配药时从倒置的输液瓶口下方将药液注入瓶中液体,配药后将药液静置2~5 min ,使形成的“隐气泡”,或者小气泡析出,游离于液面上。为避免液体、输入人体的血液温差过大产生气泡,冬春季节液体储藏室设定空调温度在20~22℃,有条件时使用恒温箱,或者加温液,使液体、血液温度接近37℃人体温度后输注,可减少输液、输血过程中气泡的产生。
3.2 输液前的应用方法
        3.2.1 采用改进后的新式排气方法  新式排气法是在传统排气法基础上,待药液流入墨菲滴壶下端输液管,立即反折头皮针座软管再放松动作,重复1~2秒,待液体缓慢下降直到排尽输液管路和穿刺针内的空气。程蔓芩[6] 对600例患儿随机分组,比较传统排气法与新式排气法的较果,结果显示,新式排气法一次排气后输液管无气泡的发生率提高了32%:新式排气法是当液体流入墨菲滴壶产生漩涡形成气泡时,立即做头皮针软管反折再放松动作,使流出滴壶下段的液体受到一个向上的阻力,气泡在阻力与浮力作用下,浮出滴壶液平面,因此,新式排气法有效降低输液管气泡的产生,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杨利[7]报道,在传统排气法基础上采用2“U”型排气法,即将输液管道保持“U”型,茂菲滴管高于该U型管道。对静脉输液患者采用2“U”排气法与传统排气法比较,使用2“U”排气法一次排气成功率提高20%。唐红[8]将莫菲滴壶下部置倾斜状,使导液孔和输液孔不同一直线,采用该改良排气法,可以避免或减少排气过程中产生小气泡,消除患者顾虑和恐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3.2.2  在传统排气法基础上采用加压排气法  常规左手将非氏滴壶垂直倒置,当液体流满 2/3时,顺势缓慢放平非氏滴壶,使滴壶与水平面呈40-45°,刘桂容等[9]报道,右手挤压塑料输液瓶,至液体流入输液器过滤器上端时,使过滤器及乳头连接部分垂直向上,让液体缓慢通过过滤器及连接部,排尽过滤器及针头空气,比对照组依靠重力下降,排气速度快,排气时间短,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张杰[10]在传统排气法基础上,加用右手举起输液袋,同时轻微挤压,瞬间使输液管成一直线,对上百例待输液的患者采用此加压排气法,排气成功率100%。对塑料输液瓶加压,不用挤压茂菲滴管,减少挤压造成的冲动力,避免下段管路气泡的形成。江银娣等[11]也报道,观察对比使用挤压输液袋排气与传统输液器重力排气法的效果,结果挤压输液袋排气,小气泡进入血管发生率下降16%,一次排气成功率提高20%,排气损耗液体量减少(0.3±0.1)ml。使用挤压输液袋排气,可以将小气泡很容易从导管、针头及过滤器清理干净,减少药液的浪费,排气一次成功率显著提高。
        3.2.3 改进输液器乳头连接方法  改进连接方法是右手指轻捏输液管过滤器上软管,使乳头液体轻挤出1-2滴,从头皮针连接口侧壁滴入至头皮针软管充满液体,迅速连接头皮针、拧紧。盛礼梅等[12]报道,对预防输液管乳头与头皮针连接处气泡,比较观察组采用改进连接方法,与对照组直接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连接口连接的效果,结果改进连接方法输液管乳头与头皮针连接处气泡发生率下降了56.67%。
3.3 输液中的应用工具、方法
        3.3.1 报警装置  如果液体输完毕未能及时拔针,存在气体进入血液形成气栓的风险,轻则影响输液效果及延误治疗,重则危及患者生命。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及流速的精密仪器,而且输液泵还具有光电和声音报警功能,管道不通畅,或有空气时,报警装置响应,提醒注意,及时正确的给予处理[13]。输液泵检测气泡的主要方法是利用超声波穿透水与空气的分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物理现象,可以检测输液管路内的气泡,以及气泡存在的程度[14]。王学建[15],设计制作了一种具有双位红外感应及报警功能的输液装置,将输液装置安装在菲氏滴壶上下方,当液面降至菲氏滴壶上方红外线监测点,或者气泡流过监测点时出现报警信号,再通过检测系统驱动报警器提醒护士及时换药或拔针,或者及时处理气泡。避免空气进入体内。

夏菱等报道[16],通过蠕动泵挤压输液(血)管,使输液袋产生负压,并通过输液仪的气泡、滴速监测器,声、光报警器将监测到的参数传输到控制系统,完成报警停止输液。该输液仪无需吊挂液体,将输液仪置于输液器长度范围内,不但能监测到管路中的空气、还能监测液体流速、剩余量,能及时报警或自动停止输液。从而提高输液安全性,节省了人力。
        3.3.2 输液、输血加温仪   唐红[8],对120 例手术治疗且输血的患者随机分组比较,对照组未注重输血温差对患者的影响,观察组使用输血加温仪,使输入的血液与其体温的温差<2℃。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有4例 (占3.33%)出现轻微空气栓塞,观察组患者空气栓塞发生率为零,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
        3.3.3 自动止液输液器  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由穿刺器、管路、药液过滤器、滴斗、三叉管、进气器件、输液针和流量调节器组成。输液患者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输液可以减少输液残留小气泡进入人体,同时还减少药物浪费。万霞等[17]对160例输液患者随机均分,比较输液患者采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输液与普通输液器输液的效果,结果使用自动止液输液器输液的患者滴壶下输液管残留小气泡的发生率下降10%,液体总损失量大10mL的发生率下降52.5%,拔针时有回血现象发生率下降10.25%,病人满意度提高了20.25%。自动止液输液器,在大气压与浮塞压力下,空气即将下到滴壶下之前,密封帽严密封堵出液口,使空气难于下到输液管下断,提高输液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发生空气栓塞的可能性。罗小平等[17]报道,一种利用重力、磁力、 浮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输液过程输液滴管,用于加压快速输液,可排气,在加压状态下有气体进入时自动停止输液;该自动止液输液管不仅便于观察流速、还能自行排除滴管空气,但是,这些精密输液器,在加压状态下,病人发生空气栓塞的风险依然存在。
        3.3.4 空气过滤三通旋塞  目前麻醉药物的注射大多数医院采用普通三通旋塞给药,给药时很多时候混进空气和药物沉渣,甚至安培碎片,这些极有可能引起血管栓塞。黄汉钦[18] 观察比较手术麻醉中采用一次性空气过滤三通旋塞注药与普通三通注药的效果,结果,空气过滤三通注药组,有气泡混入及药物沉渣混入均为零,三通旋塞组有气泡混入及药物沉渣混入分别为46例、25例,两组比较分别有差异(P<0.05)。应用空气过滤三通注药能有效地过滤药液中的空气、药物沉渣,减少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血管,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3.3.5 优化输液流程  优化输液流程是输液前药液置于22~24 ℃环境3~5min回温,配药时摇晃震荡密封瓶使药物溶解,并吸尽输液瓶内空气,加药完毕静置输液瓶5 min,采用倒转茂菲氏滴管排气手法,输液时加强巡视及时处理潴留于输液管内的气泡。对488例输液患者,采用优化输液流程进行护理与常规输液流程效果比较,结果显示,优化输液流程护理组,患者气泡析出率下降了11.85%,患者气泡及时处理率提高为46.64%;患者气泡析出时间为(56.30±9.73)min,高于常规输液流程组(40.55±5.81)min,比较有差异(P<0.001);使液体温度与室温接近,减少发生附壁气泡现象,配药时抽尽输液瓶内气体,并静置几分钟后输注,使“隐形气泡”逸出,消散于输液瓶内防等优化输液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输液中气泡形成引起患者的恐慌。
        3.4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的应用  输液产品种类繁多,有普通输液器,也有精密输液器。普通输液器,药液滴空后未及时更换易引起静脉回血、空气栓塞等,增加护士工作量。分别观察比较100例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输液的效果,结果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组,输液前排气时间降低了5.4S、 输液管路中出现残留小气泡下降了18%;输液过程中产生的空气进入时精密过滤输液器均能自动排气,而普通输液器输液无法自动排气;输液结束后精密过滤输液器患者静脉回血下降10%,当药液输完时,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能自动关闭输液通道,有效防止空气进入,减少输液安全隐患 缩短了护士的工作时间。
4 小结
        静脉输液输血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1]。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微量气泡常出现在输液器管壁、管内、滴斗内和静脉输液针导管内。这些情况不仅是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还易引起患者紧张、恐慌,担心气泡进入体内,给医患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引发医患冲突。而输血温差是输血过程中的一个风险因素,降低输血输液温差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随着护理技术的革新,我院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适用于携带大量气泡的加压恒温、快速输血排气泡装置,可有效避免普通输液器和精密输液器共同存在的加压状态下的空气进入问题,在较大流量和压力下均可有效地滤除微气栓,并且加压输注过程不需护士持续关注输液空气,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秀娣,陈炎华.静脉输液不同排气法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2014,2(02)147-148.
2. 肖笑然,许闽.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129-130.
3. 孙雪峰.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中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34):267-268.
4. 杨鹏.静脉输液气泡和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管理[J].医药卫生管理,2016,10(30):126-128.
5. 王勇.临床输血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3040-3041.
6. 程蔓芩.降低儿科静脉输液排气时墨菲氏滴管下端产生气泡的有效方法[J].赣南医学院
        学报,2015,35(3):481-482.
7. 杨利.静脉输液护理操作中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8,6(29):63-66.
8. 唐红.输液器的改良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3)2122.
9. 刘桂容,林洁梅,张春霞.塑料瓶静脉输液两种排气法的效果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
        志,2015,20(5):445.
10. 张杰.双手独立排气法---一种适用于PVC静脉输液快速成功排气法[J].当代护士
        (中旬刊),2014,189-190.
11.江银娣,周丽霞,刘志静,等.静脉输液操作中采用改良排气法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
         究,2017,15(15):63-64.
12. 盛礼梅,娄晓敏,张学敏.两种连接方法对预防静脉输液器乳头连接处气泡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7,16(7):752-753.
13. 何娟.输液泵临床应用提高儿科输液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6):150-151.
14.蔡莉,张春霞.输液泵气泡检测方法研究[J].2016,13(4):139-141.
15. 王学建.双位红外感应输液报警装置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1):103-104.
16.夏菱,李建玉,熊署云.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49-50.
17. 罗小平,金雁,徐曙光,等.一种用于加压快速输液的可排气自动止液滴管设计及应用研
         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5,20(12):4345-4346.
18. 黄汉钦.空气过滤三通旋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应用,2019,17(02):
         102-103.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Z20200191)
作者简介:练敏(1971-4),女,广西柳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