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属性表达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4月第10期   作者: 宋海珍
[导读] 2020年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总体目标。
        宋海珍
        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2020年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总体目标。自然资源调查分为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自然资源监测根据监测的尺度范围和服务对象,分为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和应急监测。其中,基础调查属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由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当前基础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为基础,集成耕地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地下资源调查、地表基质调查等专项调查成果,从而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图”。地理国情监测是自然资源专题监测的重要组成,主要监测地表覆盖变化,直观反映水草丰茂期地表各类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是国土三调工作分类的重要参考数据。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国土调查;表达
        1 分类对应关系
        根据《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CH/T 9029-2019》,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包括10个一级类、60个二级类、146个三级类,涉及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3个方面。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国土三调工作包含12个一级类、55个二级类,无三级类。对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土三调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通过进一步提炼可以得出,两者分类体系对应关系大体可归纳为以下3个层面:
        1)相同类别且分类相近。如地理国情监测中的种植土地、铁路与道路、林草覆盖下的二级分类与国土三调中的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湿地、交通运输用地下的二级分类,符合此层面。
        2)不同类别但部分分类相近。如地理国情监测中的房屋建筑区、构筑物、水域、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下的二级分类与国土三调中的住宅用地、工矿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下的二级分类,符合此层面。
        3)地理国情监测独有类别。如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地理单元和地形信息。
        2 采集方法比较
        以黑龙江省内某县域的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土三调数据成果为分析样本,对范围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交通及水域等重要的典型要素采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者采集方法的异同。
        2.1 耕地
        在耕地要素采集上,两者大体一致,但三调更为细致。主要表现为:
        1)水田:采集方法及指标一致。
        2)水浇地:地理国情监测无此单独分类,国土三调中水浇地一般采集的是温室大棚内需要长期浇灌的农作物。
        3)旱地:采集方法及指标一致;但两者在旱地上的表达差异主要是国土三调中一般在旱地间会采集较多用于农地田间管理收获的道路。
        具体采集方法比较见表1。
  
        
        2.2 园地
        在种植园用地要素采集上,两者采集方法及指标大体一致,但各有侧重。地理国情监测侧重植被种类,对果园的分类细化到乔灌果园、藤本果园、草本果园等3个三级类。国土三调侧重土地利用,果园类下包括可调整果园,即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具体采集方法比较见表2。
   
        
        2.3 林地
        在林地覆盖要素采集上,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1)乔木林地:采集方法及指标一致,地理国情监测中乔木林地分类细化到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3个三级类。
        2)疏林、人工幼林及苗圃:地理国情监测中的疏林在国土三调中一般按照实地植被类型分为其他林地、草地、耕地等;苗圃、人工幼林等对应国土三调中的其他林地。
        具体采集方法比较见表3。

        
        2.4 草地
        在草地覆盖要素采集上,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1)地理国情监测中天然草地按照植被覆盖密度分为高、中、低覆盖草地;国土三调中草地按照作用分为天然牧草地、沼泽草地、其他草地等类别。
        2)地理国情监测中绿化草地的分类一般表示城镇或居住区域人工栽种的草本植物覆盖的地表;在国土三调中,相似图斑一般按照所在区域综合到邻近地类中表示。
        具体采集方法比较见表4。
      
        
        2.5 房屋建筑
        在房屋建筑(区)采集上,总体来说,国土三调中房屋建筑按照用途属性分类;地理国情监测按“所见即所得”采集,比如货运仓储用地、工厂等。两者差异具体表现为:
        1)房屋建筑类:地理国情监测中房屋建筑区按照房屋建筑的集聚程度和规模分为房屋建筑区和独立房屋建筑,在此基础上按照房屋层数再细分为多层以上或低矮建筑。
        2)建筑工地:地理国情监测中采集的建筑工地,在国土三调中不单独采集,合并到综合地类中。
        3)地理国情监测中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场院与建筑物分开表示,国土三调中按照区域用途综合表示。
        4)采油设施:地理国情监测中不单独分类,国土三调中按照工矿用地采集。
        具体采集方法比较见表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三调主要侧重于土地权属调查;地理国情主要侧重于土地覆盖状况的监测,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注重土地的社会属性等。地理国情自然地物分类体系末级较国土三调更加细致,更能直观地表现地表覆盖层各类资源及人文要素的自然属性或分布情况;而国土三调更加强调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的客观现状描述。
        总体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三调作为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手段,其分类体系和数据成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从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角度出发,分析两者属性表达的对应关系,探究两者数据的融合应用,对于形成自然资源管理的调查监测“一张底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GQJC 03-2020[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19.
        [4]胡云华,李建勇,陈勇,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地理国情监测调查要求和分类的对应关系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7):57-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