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0期   作者:王成恩
[导读] 装配式建筑处于技术发展初期,施工技术还不够不完善,工程造价对比传统建筑项目略有提高。
        王成恩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前,装配式建筑处于技术发展初期,施工技术还不够不完善,工程造价对比传统建筑项目略有提高。本文总结部分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探讨,旨在为同类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探讨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是一种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将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组装完整。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起到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尤其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带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建筑施工人员的认可,同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1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优势
        1.1加大技术监管力度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式公寓施工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现阶段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其中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需要技术人员亲自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按照技术规范符合行业标准进行建设。监督管理施工进度,确保技术的正确应用和积极作用。从技术数据参数等信息中确定相关标准,提高人员操作能力,防止出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或测量误差,对整体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1.2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传统的浇筑施工一般在混凝土使用中往往因为混凝土预制而耽误工期,不但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又增加了工人工时的经济成本,而装配式混凝土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装配式混凝土往往需要在使用前提前向制造商预定,而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用量进行合理预估,避免造成用量浪费。预制构件会由供应商集中生产,能保证预制件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工艺复杂的建筑环节。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缩短了工期,大大减低了建筑成本。
        1.3高效提升建筑性能与功能性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紧跟时代潮流,在吸纳传统施工技术优点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改进,必将大势所趋。因为它在各个方面都逐步体现出优势。首先它在物资利用上避免了浪费,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约了建筑成本。其次他本着环保的理念将污染降到最小程度,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发展理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证工程质量才是对业主及开发商最大的回报。因此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成为建筑行业新的发展趋势,符合现代工业化建筑模式的市场需要。
2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
        2.1灌浆操作要点
        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效推进过程中需控制好灌浆操作技术水平,首先通过科学方式对灌浆液进行有效配置,在完成配置时与实际工程设计标准进行结合,同时在正式施工前要反复确认准备工作能够满足后期各项工作的快速推进,达到实际工程设计标准。除此之外,在灌浆液配制任务落实后要第一时间安装预制构件,保障安装可达到相关标准后,进行灌浆操作,在灌浆工作完全落实后需强调预制构件密封工作的重要性,防止构件出现位移。
        2.2预制墙板安装与节点施工技术
        (1)预制墙板装设前期工作。预制墙板套筒浇筑衔接期间主要的工作为组织有关建筑工人进行学习,采用组织有关工人进行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工人的安全观念与效果管控观念,使建筑工人认识到此行为不可重复进行,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意识到工作效果的关键。并且,能够开展建筑操作的模拟练习,促进建筑工人对于建筑工艺的了解与应用。

对于浇筑液的输送与存储标准,建筑位置需要规划独立的存储浇筑液的位置,并且需要具备防潮能力与较好的通风性能。开展预制墙板和现浇构件建筑前期必须确保表层的干净度,严禁有其他物质,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除表层的毛刺,同时保证无混凝土碎裂或者晃动的石子。和浇筑液接触的表层需要保证其湿润度,不过严禁出现水体淤积现象。(2)预制墙板装设。在进行装设期间,必须科学地选取吊装位置,从而确保装设工作可以正常地开展。在装设期间必须规避墙板由于装设出现损伤,降低其使用效果。(3)预制墙板位置固定。在装设预制墙板期间,必须确保墙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地装设到指定位置,针对预制墙板需要应用现浇构造顶板事先定位钢筋,和预制构件的顶流浇筑套筒相连,待墙板吊起后采取有效的定位操作找准装设位置。找准装设位置后应用墙体斜支撑调整,之后开展预制墙板浇筑施工。
        2.3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
        预制构件一般由供应商制备及运输到施工现场,这里对运输和保存也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预制件本身的构造特点选取特定的运输支架,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松动摇晃等操作不当引起的结构损坏。其次当预制构件到达施工场地后,储存也至关重要,应该选取一个宽阔平整且干燥的场地,这样不仅可以方便预制件的装卸,而且存放起来会更加安全,不易使其因受到外力而遭到破坏,保证产品质量。装配式混凝土的构件不宜直接接触地面,容易因雨雪天气造成吸潮而变质,应该将其放置在架起的木头或铁架上,而且要依据构件本身的结构特点,找到起其承重区域整齐有序地摆放,不宜将其码放过高防止坠落,如果打算长期放置,还应在其上蒙上一层苫布,防晒防雨保持固有本质。
3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3.1完善验收标准
        建筑过程中,针对混凝土装配式构造进行建筑期间,必须从整体上开展养护工作,并且第一时间开展预制构件的防护工作,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管控温度与湿度,开展建筑房屋建设期间,建筑物表层的面积偏大,需要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合理地选取需要开展保温措施的方位,减少外部条件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干预。开展养护期间需要良好的规划排水措施,防止由于养护用水而损坏建筑位置的环境。并且,开展建设期间,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建筑期间十分重要,必须在装设叠合板期间保证全部构件使用的精确性,提高叠合板构件的品质标准,确保叠合板强度与硬度能够满足规结束语划要求,必须保证所有的施工均能够符合标准,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的建筑效果。
        3.2组织措施
        一是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以工程项目总经理为统一管理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各下设部门、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工种、职务明确划分质量管理责权范围,保证工程全部施工环节、流程有序推进;二是承办工程施工培训活动。邀请装配式领域权威学者或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主讲,组织工程管理、技术、施工、设计等部门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深度理解、纯熟掌握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多样知识,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定期举办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鼓励各施工项目的负责人踊跃分享施工实践心得、体会,深层次分析、探究施工建设、质量管理中潜在的漏洞、不足等问题以及可行性应对措施方案,确保装配式工程总体建设成效;四是将技术交底高质落实。在工程建设各环节、项目工作正式开展前,应要求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积极配合前期调研、技术交底工作,促进后续施工工作顺利竣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的质量,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建筑平面的稳定性,建筑施工程序的规范性,响应了国家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号召。因此,企业应深入探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应用,提升技能水平,减少企业建筑投资成本,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震.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0):104-105.
[2]汤健.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197+200.
[3]陈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189.
[4]鲁乾.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建材与装饰,2018(36):16-17.
[5]袁荣富.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居舍,2018(1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