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青阳
46002219890915****
摘要:通过对如何提高GPS在工程测量应用中精度的探讨,能够使GPS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提升,满足工程测量的多样化需求,促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应用价值大的测量成果。因此,需要在了解GPS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其在工程测量应用中的精度进行思考,运用针对性强的措施予以处理,从而提升我国工程测量水平,确保其测量精度良好性。在此基础上,可优化工程测量方式,并为GPS应用范围的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GPS;工程测量应用;的精度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GPS测量技术
1.1 GPS系统
GPS系统主要是由3部分共同组成的,即空间卫星、地面监控系统和卫星接收设备。由二十几颗空间卫星分布于6个轨道平面上,因此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地面监测系统作为GPS中央控制系统,其能够同步对卫星定轨进行跟踪。GPS接收设备主要是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庆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组成的,具体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来实现对卫星信号的导航和定位。
1.2 GPS测量技术的原理
GPS测量技术在实际测量应用过程中,其是利用高轨测距的方式,以观测站至GPS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基本观测量,并通过一定距离运算而得到所测位置的三维坐标。具体需要通过伪距测量和载波相位测量来获取预测量的距离数据。在伪距测量中,通过对GPS卫生信号到达地面接收器的传播时间进行测量,其对观测点的定位速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载波相位测量中,其通过对卫星载波信号与接收器等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的相位差距进行测量,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的精度。
2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
2.1 GPS测量技术的外业操作
2.1.1选点的要求
对于GPS定位系统而言,其设置观测点时,至少要选择两个以上的观测点,而且选点位置直接关系到测量的准确性。在实际选点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GPS测量设备位置的正确,并要对GPS测量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了解,在具体使用GPS测量设备时,当处于室外空间时,设备上部15°角范围内不宜存在遮挡物体,这样GPS设备能够准确的接收来自于卫星和基站的信号。由于放置GPS测量设备的点位作为工程关键点,因此在选择时不宜选择次要工程点,设备也不应随意放置,选点时两个测量点之间要保证具有较好的连通性,这样后续测量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即使实际测量过程中无法满足通视要求,最终也不会影响具体的测量结果。
在实际GPS测量技术应用过程中,其以电磁波信号作为测量载体,这就要求测量时测量区域内不宜使用大功率电器,而且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等设备也会影响GPS测量设备的信号,导致测量精度和准确度下降。因此在实际GPS测量过程中,要避免高强主电磁波所带来的干扰。具体所选择的观测点还要遵循交通便利及地面基础稳固的原则,在为测量人员提供便利操作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测量设备的测量精度。另外,在具体设置完成观测点后,需要对其进行明确标注,这样相同标注的设备在实际测量中能够互相对应,并将具体的测量点位置在图纸上标注出来,可以为后续测量和数据处理提供更多的便利。
2.1.2观测的要求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需要合理放置信号接收天线,并打开仪器完成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实际GPS测量设备使用过程中受天气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随时记录气象观测,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针对天气因素对测量数据的影响进行修正。另外,在针对每一个测量点进行测量时都要保证相应的测量时间,这样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还要随时保存测量数据结果,避免出现丢失问题。
2.2数据处理
在具体针对GPS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将测得的数据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完成基线计算和GPS消差,从而获得最终的结果。在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需要针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类,并将与本次测量无关的数据筛选出来,避免影响到具体的计算结果。通过对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格式进行统一,保证输入计算机的数据的统一性和可识别性。另外,还要二次筛选调整好的格式数据,针对误差较大的数据进行剔除,确保其计算结果的精准性。
2.3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应用GPS技术的过程中,其对于测量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应用GPS测量技术过程中,其可以将监测点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能够准确对中整平,当基线长率在4 km以内时,能够有效地达到变形监测的要求。
2.4 GPS布网
在应用GPS测量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全面布网,特别是以不同区间作为目标进行布网的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基于已知的各种信息网及公网资料,充分完成布网工作,进一步提高GPS测量的精准度。在工程后续的测量过程中,利用控制网也能够保证测量数据结果的精确度。
3怎样将GPS的观测精度进行提高
3.1做好准备工作
在观测工作展开之前,一定要提前将资料的收集工作做好,同时将相关的设备准备妥当,这样可以减少不足的准备工作对测量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3.2提升操作者的技能水平
GPS得到的观测精度,很大一部分还受到实际对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的影响。因此,一定要使用有经验、认真复杂的操作人员,还应对其进行上岗培训,让操作者对本工程所使用的GPS进行熟悉,这样既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还可以节约操作时间。因此,将操作者的技术水准进行提高对于观测精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特别关键的一环。
3.3将观测的时机进行控制
GPS进行观测时,其结果的精度和结果,一般局限于卫星突破客观环境的能力。比如,若是遇到阴雨天,卫星精度受到天气的影响,就会导致观测精度降低;再比如,当卫星的信号不强的时候,就会导致数据传输的结果不准确,产生较大的偏差,对观测的精度来说,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工程负责人需要和气象台多加联系,密切注意天气情况,选择天气晴朗,可见度较高的时候进行测量,这样得到的数据精度较高,工程测量工作的展开也会更加顺利。
3.4将短边进行避免
受到建设成本以及卫星发射的局限性,美国进行GPS的卫星建造之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使用条件效果最优化,简单的来说就是将边长进行尽可能的拉长,对于测量精度的提升来说是特别关键的一环。然而,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之中,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一些区域的条件较差,或者是具有短边长的这种测量需求的情况之下,应该将时间进行延长,使用多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实现测量结果的提升。
3.5区分检测
对于观测来说,还应该考虑到成本的问题。现阶段,进行普遍观测时进行接收机配置的不多,就会难以展开较大范围的观测工作。针对这个问题,一般采用的是分区检测的方法,对接收机的效率进行保证的基础之上,再对观测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以及设置。独立区域完成之后,接着对其他的一些区域进行观测。
3.6对选点进行注意
GPS的接收机对于环境存在着适应性的问题,所以,进行观测之前,需要对地形因素进行结合,对接收机的安置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
3.7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因为测量具有反复性,所以为了方便下次测量工作的展开,一定要做好数据的管理,避免丢失,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还可以和前次结果进行比对,便于分析。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不同措施的科学使用,并逐渐提高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实践应用水平,满足其测量精度方面的实际要求。因此,实践中落实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工作时,为了确保其应用效果良好性,则需要对其作用下的工程测量精度如何提高进行充分考虑,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加以使用,使得GPS作用下的工程测量工作得以高效开展。与此同时,应对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提示测量人员对GPS的整体认知水平,确保工程测量所需技术手段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王永健.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及精度分析[J].地球,2016(2):241-241.
[2]杨洁,黄旭.GPS土地测绘技术中测绘精度的影响因素[J].地球,2016(2).
[3]赵峻天,刘方圆.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及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6(4):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