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10期   作者:张杰 陈俊同 郑磊 向礼成
[导读] 合理运用配套施工技术,并做好质量控制,能够强化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建设效果。
        张杰 陈俊同 郑磊 向礼成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 海口,571135
        摘要:合理运用配套施工技术,并做好质量控制,能够强化静压预应力管桩工程建设效果。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试桩、液压压桩、管桩复压、管桩接桩这几项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并提出了完善质量标准、预防断桩、做好成品保护、加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这几项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试桩作业;液压压桩;管桩复压

        引言:此类基础是工程中常见的桩基础之一,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可以保证地面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精准落实各项配套施工技术,结合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充分发挥此类桩基础的效能,优化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因此,应积极探讨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质量控制工作,以更好地完成此基础工程的建设。
1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1.1管桩试桩施工技术
        在技术体系中,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当管桩的长度差异较大时,管桩间持力层环境差异也会比较大,这导致基于固定深度持力层勘察结果,得出的设计方案可能存在不合理问题,因此,施工方需要先实施试桩施工技术,然后评估该管桩的承重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如果能够达到要求,就继续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操作,若未达到要求,则需修改设计。在此项技术的实施中,需先打入试桩,然后进行静压试验,检测管桩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在技术操作中,应当注意,每种条件下,所用的试验桩数量需达到管桩总数量的1%,且要在3根以上,同时,试压用桩的尺寸、型号、地质条件也应当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并尽量将试桩地点设置在临近勘探技术孔的位置,以更好地验证勘探结果是否准确。
1.2管桩液压压桩施工技术
        待试桩施工完毕后,即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础工程施工。在此过程中,施工方常用液压压桩施工技术进行工程施工。该项施工技术是一种,运用压桩机向管桩施加作用力,将其压入到持力层中,完成桩基础施工的施工技术。在技术操作中,首先,以吊放的方式,将管桩放到就位好的机械内,再启动液压夹头,让管桩对准设计位置,然后进行压桩操作。其次,如果管桩压入后,不能达到设计深度,那么就要以一个沉桩高度对应一个压桩行程的方式,多次下沉管桩,并待第一节管桩被压入后,进行焊接接桩。最后,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后续各段管桩的沉桩施工,直至完成最后一段管桩的施工。但在上述技术操作中,应当注意,需时刻关注桩的垂直度,一旦发现垂直度偏差超过1%,那么则应立即予以纠正,但若此时,桩基已经进入硬土层,则禁止使用移动机架进行偏差修正。
1.3管桩复压施工技术
        在管桩施工中,复压施工技术通常应用于管桩压入施工中,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稳定终压值,使压桩期间被挤开的土能够回收,并给予管桩更大的摩擦力,增强其稳定性,防止管桩在后续使用时,出现偏移,保证工程施工效果。一般来说,在压桩完毕之前,需反复进行满载复压10次,但如果此次施工的管桩长度小于30m,就要适当增加复压次数,并达到10次以上的复压。此外,在该项技术操作中,还要注意把控好每次复压的关注度,若管桩长度>30m,则应将贯入度控制在25mm以内。
1.4管桩接桩施工技术
        除了上述施工技术以外,接桩施工技术也是管桩工程中必要的施工技术。通常来说,施工方常用CO2保丝焊的手法进行技术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让上一节管桩露出地面100cm高,然后先对两个需要连接桩基的桩头予以清洁,再采用点焊的方式,将两个桩头的四角焊接在一起。最后,进行对称焊,并待焊缝自然冷却1min后,继续进行管桩压入施工。在上述技术操作中,应当注意,必须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实现焊缝降温,严禁用冷水浇,以免影响焊缝位置的稳定性,而且,在接桩时,也要保证两段管桩的中心对齐,并将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增强此项施工技术的落实效果。
2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2.1完善质量标准
        在质量控制中,应当先制定一个配套的质量标准,作为管控工作开展的依据,以保证质量控制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在管桩施工中,考虑到施工偏差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制定一个施工偏差允许值标准,然后按照该标准,进行施工误差控制,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根据现行的技术规程、规范文件,可以将关于施工偏差的质量标准,设置为表1,以此作为质量管控依据。
        表1 管桩施工偏差允许值标准
 
2.2预防断桩
        断桩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管桩施工质量问题,也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对象。在质量控制中,施工方需要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并做好设备检查,时刻将断桩问题纳入到施工检查、决策考虑范围内,以保证施工操作的合理性,防止施工期间,压断管桩。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压桩时受力偏移是造成断桩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方还要采用线锤实时测量垂直度,并及时予以调整,保持管桩的轴心受力状态,预防断桩。此外,还要做好测量仪器的维护,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避免测量结果不准确问题,影响断桩预防工作。
2.3做好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管桩,以及压入后管桩的良好质量状态,以免后续施工操作对其造成破坏,由此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在成品保护中,在管桩的成品保护操作中,应注意,开展起吊操作时,必须保证管桩达到设计强度70%,开展运输操作时,则应待其达到设计强度的100%,防止起吊、运输操作对管桩结构造成破坏。此后,管桩运抵后,则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堆放、吊运,以免上述操作影响管桩质量。最后,待压入施工完毕后,必须用锯桩器截桩头,不能以敲打的方式进行截桩头,防止管桩受振动影响出现裂纹。此外,也禁止机械碰撞,或以桩头作为拉锚点[1]。
2.4加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为了深入优化工程建设质量,除了采取上述的控制措施以外,也要将质量控制操作渗透到具体的施工环节中,以精细化地实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施工效果。在施工阶段,施工方需在桩之间、桩与送桩器之间、桩与桩帽之间,设置弹性隔垫,以此来避免摩擦、振动、碰撞对桩质量的影响,同时,待设备就位后,需先进行垂直度校正,并将垂直度偏差调整到0.5%以内,才能开始压桩操作,一旦发现偏差变大,则要立即停止压桩,然后进行校调,确认无问题后,再继续施工,由此保证管桩的垂直度,规避因垂直度问题引发的一系列质量风险。此外,在施工阶段,还要注意,每段桩都要一次性压入,严禁中途停止,且要做到随送随压,以免引发质量风险[2]。
        结论:综上所述,增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效果,能够保证基础工程的使用性能。在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利用配套施工技术,可以顺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借助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有助于基础工程的建设效果正常达到预期,从而优化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巴明伟,赵新兵. 高强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砖瓦,2021,(06):191-192.
[2]连松青. 淤泥质基坑工程中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福建建材,2021,(05):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