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开展乡野型碧道建设——以潮水溪碧道建设为例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10期   作者:李智灵
[导读] 潮水溪是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对潮阳区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智灵
        广州市浅草堂园林工程与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潮水溪是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对潮阳区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沿线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景观资源丰富。如何挖掘文化、整合资源与潮水溪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休闲游憩网络体系,是本次碧道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潮水溪;乡野碧道;文化挖掘   
引言
        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碧道建设总体上形成“三道一带”,即以安全为前提,构建安全行洪通道;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构建自然生态廊道;以滨水游径为载体,融合绿道、古驿道,串联河道沿线景点,构建文化休闲漫道;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河湖水系注入多元功能,系统带动河湖水域周边产业发展,引领形成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项目概况
        潮水溪自明弘治二年(1489年)起建,是依靠榕江涨潮顶托的无坝引水渠。经清末时期、建国初期不断改建扩建、加宽渠深,初步形成现状河道。河道进水口位于揭阳市南门渡附近的涂溪嘴。潮水溪潮阳区段从塭嘴水闸开始,经金灶镇、关埠镇、西胪镇、河溪镇、棉城街道,流入护城河,全长约41.6km。最后分别通过护城河连接牛田洋和练江。根据《汕头市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和《榕江流域(汕头段)碧道建设规划方案(2020-2035 年)》的规划目标,潮阳区潮水溪碧道以乡野型碧道建设为主,靠近棉城街道的部分为城镇型碧道,将建成引导城镇居民沿着碧道到郊野、乡村、景区、景点休闲游憩系统,带动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各功能区优势互补、全面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现状总体评价
        潮水溪作为拥有600年悠久历史的人工运河,对潮阳区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流域沿线农田、村庄密集,居住率较高,人流量大。农田区域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野生动物丰富,景观资源好。路网以天然泥土结构的来组织,平整度较差,特别是雨水季节,行走非常困难,两侧杂树杂草较多,断头路多,通达性较差。沿线村落由金灶镇、关埠镇、西胪镇、河溪镇和棉北街道管辖的自然村组成,村落蕴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村落滨河区域以混凝土路面为主,道路系统完整,通达性好,场地开阔,大多用于晒谷场、停车场。
        近年来,汕头市政府部门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挖掘沿线的历史文化,梳理现有景观资源,打造了一批人文景点,例如金灶镇桥陈村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基地,吸引大批市民参观游览。
改造思路
        项目建设范围路线长,沿线现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文化各具差异,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碧道的景观专业建设主要集中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特色与景观营造和游憩系统构建三部分。充分利用乡村路网与城镇绿道,因地制宜,加强与周边自然景点联系,并构建水上游径及渡口,补充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一廊多点”的休闲游憩网络。充分挖掘沿线重点红色文化景点、历史文化景点,分析景点与碧道的交通路线关系,在重要交通节点位置设置详细的标识牌,建立全线清晰的标识系统,将现有景观资源与潮水溪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休闲游憩网络体系。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潮水溪作为人工开挖而成的运道,现状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多农田、鱼塘、果园、村落,堤岸形式多种多样。村镇段沿线堤岸大部分为干砌石护坡,零星破损情况较多。通过砌筑毛石挡墙修补、加固堤岸,村落区域安装沿河栏杆,保护人和河流的安全。农田段沿线堤岸大部分坡面植被覆盖良好,部分坡面存在泥土裸露现象。

增加水生植物种植,以植物自然生长的根系加固堤岸坡面,净化水质,实现绿化、生态化。
特色与景观营造
        汕头位于潮汕地区中心位置,是潮汕文化、潮学的核心载体。潮汕文化传统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宋时就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汕头民间习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遗植,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
        潮水溪流域沿线特色资源主要分为三类,历史人文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功能性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呈现沿潮水溪线性零散分布的特征,有涵元塔、双忠古庙、文光塔等历史文化古迹。自然生态资源有东山风景区、河溪水库等自然生态景点,结合生态教育、生态科普、生态体验塑造生态特色空间。功能性资源主要包括棉城文化广场、复古桥等。
        根据《广东万里碧道试点建设指引》,碧道建设应注重地域特色营造,结合沿线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挖掘,植入休闲、旅游、康体、科普、教育等功能,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碧道休闲旅游线路或多段主题特色展示区等,将碧道试点建设成为生机勃勃、一碧千里的活力走廊。本项目通过开展河湖文化专项调查,重点挖掘和梳理古河流工程和古人治水、治水事,串联当代水利枢纽、治水事迹,河流腹地的流域人文景点和特色传统文化,衔接文化特色空间。充分挖掘沿线重点红色文化景点、历史人文景点,分析景点与碧道的交通路线关系,在重要交通节点位置设置详细的标识牌,建立全线清晰的标识系统,点与线的串联之下形成一个休闲游憩网络体系。
游憩系统的构建
        根据潮水溪周边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型碧道,改善潮水溪沿线滨水空间品质,保证一河两岸的道路畅通,提升滨水空间价值。融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美丽乡村”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潮水溪碧道。挖掘潮汕地区浓厚的人文底蕴,灵活设置滨水公共休闲场所,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加强串联多个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点,突显历史特色,丰富文化体验。衔接乡镇绿道,加强与周边自然景点联系,让城市居民走向自然,形成“一廊两线五段多点”的碧道游憩体系。其中,一廊是潮汕水乡走廊,两线是陆路和水路两条游览路线,五段是金灶镇段、关埠镇段、西胪镇段、河溪镇段、棉城北段等各具特色的主题空间,多点是碧道沿线布置多个村落风情展示点、红色文化游览景点、农耕文化游览景点、自然生态观光景点、城镇风光展示景点等。通过一系列建设内容,将潮水溪两岸建成生态优先、环境优美,兼具人文特色与自然气息的滨水风光带,打造集自然生态、乡野趣味、文化探索、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活岸线和绿色走廊。
        金灶镇段为古村落风情段,串连涵元塔、按察祖、黄武贤纪念馆、黄氏宗祠4个主要文化景点。关埠镇段为古建文化展示段,串联三峰寺、石井岩、石井山3个主要文化景点。西胪镇段为红色文化宣传、生态科普教育段,串联尖山石、林氏祠堂2个文化景点。河溪镇段为农耕文化、自然风光段,串联海棠寺、双忠古庙、海棠古观、河溪水库、文光塔5个文化景点。棉城北段为运动休闲、城镇潮生活展示段,串联小北岩、大北岩、耀明书院、菩提禅寺、石泉岩5个文化景点。
结语
        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聚力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重要抓手,促进广东的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对广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汕头市潮阳区潮水溪碧道建设工程通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与特色营造、游憩系统构建等五方面,美化市容市貌、改善居住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土地资源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显著的防洪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注重地域文化挖掘,系统性串联沿线景观资源的建造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广东万里碧道试点建设指引(暂行稿)》
(2)《汕头市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