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10期   作者:宋刚文
[导读] 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指出: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关键是要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要落实地方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督指导责任,用好中央补助资金
        宋刚文
        阆中市江河堤防工程建设处  四川阆中  637400
        摘要: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指出: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关键是要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要落实地方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督指导责任,用好中央补助资金;带动地方资金和民间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为民造福;明确要求对现有病险水库2025年底前要全部完成除险加固,并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水库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因此加强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势在必行。当前我市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存在一系列管理体制、技术、投入及人为等问题,影响其加固进度及工程质量。
        一、前期工作薄弱,除险加固任务艰巨
        一是除险加固任务艰巨。2016年以来我市已先后完成了8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经过多年运行等原因,我市新出险病险水库50多座,因此在到202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固任务艰巨。二是水库基础资料缺乏。我现有水库175座,这些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属“三边”工程。其中有122座水库是1984年水库“三查三定”时资料;另外有51座水库是2011年水利普查时的资料。由于当时历史原因,大多水库都采用人工对水库枢纽现状进行测量,对集雨面积、库容曲线采用人进行了人工推算,数据根本不准确,无工程地质资料,加之经过多年运行,水库现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50%以上水库的资料都丢失了。三是前期投入太少。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对水库枢纽、集雨面积、库容进行全面复核,对水库进行地质勘察,经估算座小型水库的安全鉴定、勘察、设计、预算等费用大约在10多万元,但这两项目费用就远远大于水库设计费用。为了减少成本,设计人员只靠有限的历史资料和经验进行“编”制,因此水库在设计时由于基本情况不准、问题不实,导致相当一部分水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方案不合理、设计变更大,设计不全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设计质量。
        二、制约要素多,施工矛盾突出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由于改革不彻底,水利工程管护范围,保护范围不明确,导致在水利工程管护范围内乱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现象发生,而且屡禁不止。由于历史原因,洪山镇花果水库、金垭镇盛家湾等约20多座水库大坝被村确定给农户作为耕地或林坡的现象,导致在我市开展水库除险加固时,几乎所有水库在施工进场时都因涉及工程占地等问题,部分群众借水库工程建设时机,以土地问题向施工单位、水管单位和政府提出不合理补偿要求,阻挠工程建设,部分项目甚至被迫停止。二是水库承包养渔和放水矛盾突出。具统计我市175座水库中除中型水库、小(1)型水库的电站水库外,154座小(2)型水库都由当地乡镇或村委会签订养殖合同,而且合同期限大多都是20多年。水库整治时养殖户不配合放水情况,或者索赔金额巨大,水务部门协调难度很大,2019年飞凤镇石榴湾水库工程就因除险加固拒不放水,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多次协调无果,施工单位进行场时多次出警进行调解,现养殖户将施工单位、水务局等单位上告到中级人民院要求赔偿损失20万元。三是施工进场道路协调难。施工进场道路大多都是防汛抢险道路,由于水库大都建设在偏远的山沟或耕地较为集中的地方,据统计全市有100多座水库在整治之前都无防汛抢险道路,施工进场需征用耕地或林地,但由于现补偿标准高,政府配套资金又未到位,导致水库整治时迟迟不能进场。四是规范与群众意愿矛盾突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无特殊原因,水库大坝不允许车辆通行,但现实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道路的日益完善,全市有120多座水库坝顶都成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道路;按照病险水库设计要求,水库整治时不得改变水库规模,我市十年九旱,群众对水资源需求强烈,2018年实施的天宫镇复青水库,2019年实施的石龙镇王长沟水库、江南办事处李家沟水库在施工时,导致群众多次上访和阻工长达四个月,强烈要求增加水库库容,在我局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后,对整治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五是资金投入不足,工程整治不彻底。由于国家投资金有限,2019年和2020年我市实施的3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时,国家下达整治资金4586万元,由于贫攻坚导致水库资金被整合,市财政只配套2801万元用于水库加固,因此只能对水库枢纽进行除险加固,防汛抢险道路、管理房等管理设施不能按工程设计和相关规范进行实施;同时由于水库长时间运行,现水库淤泥严重,渠系配套不完善,成为“聋子塘”、“瞎子库”。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管护体系不健全
        一是管护体制不健全。多年来,我市10座小(1)型水库及中型水库属国管水库,由专职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而154座小(2)型水库及以下水利工程都由属地乡镇或工程所辖村社管护,但由于缺乏制度约束,乡镇、村普遍存在管护责任履行不到位或基本没有履行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一是管理主体不明确,致使责任落实困难。已建成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农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工程建、管、用三者脱节,大部分小水利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加之各地长期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意识,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现象。其二是农业效益较为低下,影响农民自主管护的积极性。农民应该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的主力军,亦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当前种粮经济效益低,抛荒现象在农村日益严重,农民对小型水利设施关注度下降,导致农民主动管护意识谈薄,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管理主体。其三是监督考核机制缺失,导致管护责任落实打折扣。我市目前还未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工作纳入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有效督办机制还未出台,形成了“用时重要,平时不要”、“大家管与不管一个样,管好管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
        二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当前我市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人员队伍综合素质较差,专业技能薄弱,工作思路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性,这将很难全面适应现代化水利工程养护工作的需要。对于专业技术不能全面掌握,加上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将会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对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发挥造成了一定限制。一是我市小(1)型水库原设置了专职管理人员,2018年由于乡镇机构改革,水利水保管理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人员下放到乡镇,多数乡镇只有一名水利人员,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水利工程,导致小(1)型水库现无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出现缺位现象;二是小(2)型水库主要由村干部或是水库承包人进行管理,无专职的管理人员,无管理工资,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常年都外出自谋生路,造成水库平常少有人管理,水库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我市原设置66个水利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加之近年来水利退休、考调、借调人员较多,现全市水利人员约30多人,未及时有效补充新的水利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导致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四是未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建时一哄而上,管时无人问津,其根本原因在于水利有效管护制度不健全,包括管理制度,巡察监督制度,生态保护制度,用水水费制度,奖励惩戒制度,更为严重的是从中国古代沿袭下来的水利岁修制度,农田水利冬春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百日战役等基本上处于废止阶段,每年冬春修整治病害,渠道清淤,疏通水系,引水入塘等,导致塘库堰水系不畅,雨水横流,龙洞堵塞,大坝沉陷垮塌等现象发生,致使水库长期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四是管护经费无保障。近年来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很多,但基本都是新建、扩建和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专门用于维修养护的资金有限。一是上级有资金,但额度小、不稳定。中央、省下拨维修养护资金是目前我市维修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并非每年都有,而且数额不大,2014年至今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上级下达我市1200万元水库维修养护资金全部被整合;二是市、乡、村财力有限,投入不足。近几年我市、乡财政从未对小库等水利设施管护进行投入。三是受益农民习惯只取不予。农民对主动防御农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又普遍存在“农业靠天吃饭”心理,对于小型水利设施,总是用时重要,不用时漠不关心。加上筹资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农民不愿缴纳水利设施管护费用。
        为此,建议:一是突出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在继续加强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清淤和渠系配套,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打通水库“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同时,应特别重视水库的管护,明确责任,落实管护人员和经费,防止因管理不善、维修养护不到位再次成为病险水库。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方面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程迅猛发展,各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设备管护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基层水利面临着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投入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服务功能低下、工程管护缺位、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管护和服务能力,这既是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切愿望。三是完善产权改革,健全各项制度。继续完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所有产权权属,明确产权界址,发放产权证。明确工程功能、管理与保护范围、产权所有者及其权利与义务、有效期等信息,严厉禁止“六乱”行为发生;恢复水利工程岁修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和领导作用,组织和发动群众,采用一事一议,一岁一修,引导和发众群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养护。四是继续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重点向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同时,应细化水利建设金融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的政策措施,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