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预防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10期   作者:夏国勇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夏国勇
        身份证号码:3725231984012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因此,在交通车辆来回通行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压应力支撑水平;然而它也必须具有良好稳定性,确保公路在使用过程中整体处于平衡状态,保证公路整体结构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形问题。所以说,公路路面必须具备良好平整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最大限度提升行车舒适度,优化公路行车交通效果,并了解影响公路路基路面出现常见病害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预防策略
        引言
        公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设施,是保障和促进道路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而对于公路施工而言,除了要关注公路施工进度外,还要对公路施工的质量给予足够的关注,以保障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效果。在公路质量管理中,路基路面的病害预防是关键。然而,受施工环境、施工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公路施工中路基路面发生病害的可能性也在明显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主体有必要对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路面病害的发生及预防策略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探讨,以提高公路施工过程中病害问题的预防效果,确保公路施工的质量。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
        2.1沉陷病害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出现病害指的是局部道路的路基在垂直方向的作用下出现比较大的下陷变化,导致路基路面出现裂纹、坑洼以及整体下陷等问题。而这一病害大多数集中于承载力不足的软弱土层区域中,如在本工程项目中,通过相关人员对工程区内全线的地质勘查得出:项目所在区域内构造剥蚀浅丘为主,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弱土层(过湿土)。如果在工程项目开始建设之前不对该区域内软土路段道路路基进行实地勘察,或者是软弱土层不能经过合理处理,其承载力就不能满足公路常用层位、厚度以及路基路面的施工要求,进而使路基路面承载力不足,同时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就十分容易造成路基路面沉陷病害。
        2.2坑槽病害
        坑槽指的是在行车的作用下,骨料出现局部脱落,导致路面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坑洼,坑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面层透水、路基强度低等。此外,由于存在轻微坑槽病害的路面未能得到施工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及时修复与高度重视,加之车辆滴落的油对沥青路面造成侵蚀,这也是导致面层与基层之间产生隔离层和干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2.3裂缝病害
        裂缝是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块状裂缝和龟裂等。裂缝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受行车载荷作用后,路面会逐渐出现破坏性的开裂,这属于荷载性裂缝;②受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称之为温度裂缝,这属于非荷载性裂缝;③基层产生的裂缝也会引起路面开裂,这被称之为反射裂缝。
        2公路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问题成因分析
        (1)公路路基的常见病害问题成因分析。要了解公路路基病害的原因,首先得了解公路路基的结构层。公路路基如果出现坍塌,其主要原因就是公路路基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压力过大导致沉降,路基下沉也会导致公路整体下沉,进而出现公路坍塌问题。就这一公路路基质量问题而言,需要对其公路荷载要求进行分析,了解路基下沉的众多原因。例如公路路基基础施工中填充材料不到位、不合格,其所引发的常见问题是材料松软、支撑力不足、压实度不够等等。再者就要分析路基的防水性能,如果其防水性能不足,则在受到降水和路面压力的双重影响下,路基也会发生严重的下沉问题。公路路基坍塌的主要表现为公路边坡位置滑塌,其中就涵盖了滑坡以及坍方两种路基病害类型,它们都是深受外界环境以及路基结构影响而出现的路基沉缩问题。当然,公路路基崩塌问题更为严重,它是指公路路基整体结构质量都出现了问题,比如说在大气温度下,雨水冲刷以及强气流影响导致路基表层从坡面剥离,路基就此向下滚动坍塌。

总体来说,公路路基病害问题都是由于公路路基整体上缺乏强有力支撑,且路基结构表现松散所造成的。(2)公路路面的常见病害问题成因分析。公路路面常见病害也有很多,例如公路裂缝病害。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分析公路路面质量问题与抵抗能力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的公路路面裂缝病害状态表现就包含了路面剥离、渗水等等,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公路路面路基的整体结构,对公路行车质量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当然,公路路面病害中还包含了变形、龟裂、脱皮、翻浆等等。
        3公路施工中路基路面病害问题的预防措施
        3.1裂缝病害处理技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裂缝病害的处理有封缝、灌缝、贴缝。其中,灌缝在公路中最为常用。大量实践表明,灌缝可有效改善路面的裂缝病害的状况;同时,贴缝适合在基层横断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使用,而封缝则适用于由于沥青使用年限过长、透水比较严重而产生的裂缝中。帖缝和裂缝使用周期较短,一般为2~3年,且费用高昂,施工难度极大。
        3.2沉陷病害处理技术
        针对路基路面沉陷病害的处理技术如下:①在现场勘察阶段。通过对各高填深挖路段设计方案比选,分别对软弱地基路段进行现场勘察、钻探和取样试验,通过现场人员的分析,可以确定软弱土层的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②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对软土地基路段,分别进行沉降和稳定性计算与分析,并全面考虑软弱土层的特性、路基填土等方面的因素,同时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优化和提升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③在详勘阶段。对软弱土地基阶段,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明确软土地基的分布范围即厚度。在项目中,主要采用的是挖除换填、重压嵌入片石、漂卵石盲沟、挖除换填+漂卵石盲沟、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等的措施。
        3.3监督保证公路路基材料质量
        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公路路基材料质量,基于材料质量分析公路承重与荷载能力,并同时选择高质量的填充材料应用于公路路基施工之中,有效提升公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公路路基材料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它的填充材料沙土比例、粘合程度等基本性质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强调其在施工中始终拥有表现优异的水温稳定性。在这里,水温稳定性的优劣代表了地基土是否能配合填充材料表现出优良的透水性。一般来说,可选择透水性表现良好的亚砂土或砂性土作为路基的上层基本材料,如此可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较高。再一点,要保证路基的整体施工高度,例如要提高公路的路基临界高度,确保路基在恶劣气候中也能具备优异的排水性能,避免出现路面滞水现象。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公路实际施工状况对公路路基临界进行临时调整,确保公路使用效果。在施工之前,有必要对公路施工环境的降水量进行合理计算,保证数据分析到位,合理评估降水对公路质量所产生的诸多影响,有效控制公路路基临界高度并对高度适当增加,避免由于雨水排放流通补偿所导致的雨水侵蚀路基路面问题。
        结语
        目前国内公路常见病害问题多,某些问题特别棘手难以解决,这严重影响到了公路正常交通运营。所以分析了公路路基与路面存在的病害问题及诱发成因,并重点对其病害提出根本性预防对策与维修加固技术方案,希望有效提升公路整体建设效率,改善我国公路交通运营环境,提高公路整体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胜奇,荣玉梅.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12):21-22.
        [2]程文静.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06):160-161.
        [3]高强.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科学检测及预防养护[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208+217.
        [4]姚兴.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科学检测及预防养护方法探讨[J].四川建材,2020,46(04):137-138.
        [5]兰志忠.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科学检测及预防养护[J].建材与装饰,2020(06):258-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