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0期   作者:杨功名,丁俊,刘翠苹
[导读] 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民生工程的广泛建设提供了助力。
        杨功名,丁俊,刘翠苹
        云南尺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民生工程的广泛建设提供了助力。水利项目作为区域农业生产、河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施工项目,不仅可以带动地区经济产业的规模化、集成化发展,对于绿色农业长效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造成地质结构变动、植被破坏、水环境被影响等情况。针对该种情况,在水利项目设计、建设与竣工管理环节,工程队伍应制定“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施工原则,结合云南地区生态环境维护要求,保证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目标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综合治理
        水利工程包括水电站、河道护坡、水库等施工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沿线的植被受到破坏,河流湖泊的水位也会受到影响,地下岩石层、地表地貌等都会产生扰动,引发水土流失的情况。为有效控制施工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影响,相关工程队伍应结合云南地区工程建设的具体施工状况,按照生态修复、工程防护、综合防治等环保技术应用特点的差异,合理选择预防与治理对策,保持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1.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主要治理技术
        1.1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主要是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同破环情况,采用生物修复的形式,对工程造成的水土破坏情况进行治理,该种修复技术具有生态效益高、修复效果好等方面的优势。以经济林种植为例,通过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林木,对秧田冲水库施工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建立生态循环林业发展模式,可以在预防、控制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维持云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平衡性,降低水土保持环保工作的成本,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影响下生态流域的抗干扰水平,从而为水利工程的高效、科学利用提供支持。
        1.2工程防护水土保持技术
    工程防护环保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准备、施工与竣工全过程中,运用配套的预防与治理对策,通过挖沟、护坡、控制开采作业、合理设置弃渣场等手段,贯彻水土保持的环保目标。具体来讲,水利工程的防护技术包括:取料场管理、设置排水设施、护坡工程等。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需要的石料、沙土等原料需要在施工周边进行开采,工程队伍可以选择沿线开采的方式进行送料,合理设计取料场所、路线与开采量,控制取料场水土破坏情况,在节约材料成本的同时,降低对施工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施工队伍在具体建设环节,可以按照设计规划建设排水渠道,为地表排水提供便利,为后期护坡绿化施工奠定基础。
        1.3综合生态治理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具体项目建设中,对施工生态区域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有效控制不确定、复杂性的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性、针对性的治理对策,通过搭建防洪抗涝设施、植被修复、护坡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等对策的合理应用,从而降低工程对水环境、地质环境的破环性影响。如,以防洪抗涝设施的建设为例,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对河道、湖泊等造成堵塞影响,或是导致河床裸露、淹没部分田地,削弱施工地区水环境的蓄水、排水能力。针对该种情况,工程队伍可以预先修建抗洪设施,种植护坡植被,并制定水土保持监测机制,做好防治区划分管理,保护地貌。此外,工程队伍还可以选择工程修复的手段,采用铺设护坡网、散铺鹅卵石等技术,对大坡度的冲岸段进行防护。


        2.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环保治理水平的实践对策
        2.1合理制定工程生态防护规划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全方位、动态化控制施工对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影响,工程队伍应在设计规划阶段,构建覆盖施工全过程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对西双版纳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评估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贯彻以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具体来讲,一方面,工程单位应在施工设计阶段,对施工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实地勘测,并结合相关历史数据、测量数据等出具影响因子分析报告,优化施工设计;另一方面,施工队伍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相应的控制策略,提升施工队伍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为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协同推进奠定基础,避免因水土流失对周边居民、 车辆通行带来的不便。
        2.2因地制宜,提升水土保持环保措施的针对性
    当前,在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与运维管理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的具体表现分为两种情况,即点状流失与线状流失。在开展预防与治理工作时,需要工程队伍结合云南地区气候条件、水环境生态特点、地质结构等客观环境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确定具体的预防、控制与治理对策。如果施工周边生态循环系统较为脆弱,可以采用植被修复、工程修复结合的形式,在工程准备阶段做好预防工作,对于施工影响较大的作业区,如开挖区、垃圾处理区域、回填区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实时监管施工现场情况,布设排水沟、 临时覆盖等水保措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排查施工风险,对水土情况破坏严重的地区启动应急修复方案,提升水土环境问题治理的实效性。
        2.3做好竣工修复管理工作
    在水利项目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后,为保证环境治理对策的有效贯彻,工程队伍还应注重竣工修复工作管理。首先,工程队伍应保证场地清理彻底,对建筑垃圾、工业废料与剩余施工材料等,按照性质的不同分类处理;其次,对施工装设的机械设备,应按照装卸技术规范,在竣工后及时拆除,避免对环境产生持续性影响;第三,部分水利工程需要对地面进行压实处理,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在工程完成后,应通过深层挖掘,尽量修复地貌,使土壤排水、抗旱等功能逐步恢复;第四,对于临时占用的农田、河岸与其他特定功能用地,应在工程结束后,对土壤情况进行检测并还原,尽可能的控制水利工程对施工地区水土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2.4合理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控制施工影响
    工程队伍应积极运用现代大数据、3S、BIM等技术,构建数字化模型,对工程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出具预防与治理对策,结合计算参数,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三同时”制度,使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指标处在标准范围内。以取料作业为例,应结合实地勘测、环境调查数据与工程建模相关数据参数等,确定取料位置,采用沿线取料、集中运输等方式,合理对开采深度、分布位置以及开采量等进行规划,控制取料成本,降低取料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2.5紧跟政策引导,建设高效沟通协调机制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行背景下,建设水利设施不仅对于区域绿色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同时,对于地方产业优化升级也有着推动作用。在开展水土保持实际治理工作时,工程队伍应加强区域政府管理单位沟通与联系,在深入、全面掌握各项环境保护与管理法律制度的同时,立足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目标,紧跟政策引导,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与此同时,从生态效益宏观治理的层面出发,相关政府单位也应合理发挥监管、控制、约束、引导等职能,在建设项目中,必须先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后开工建设。对于施工行为违反了相关水土保持政策的工程,按规定进行追责、处罚,并要求工程单位及时进行补救。
    结语:针对水利施工过程中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植被破环、地质结构变动、水位变化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策略,科学预防生态失衡风险,不仅是确保水利工程高效、安全、稳定建设与运维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平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工程建设环节,工程队伍应在掌握水土保持相关技术应用优势与原理的同时,结合云南地区水土环境特点,确定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对策,积极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做好施工监管,遵守“三同时”施工管理要求,全面贯彻绿色、科学施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褚雅红.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J].内蒙古水利,2020,No.210(02):58-59;
[2]罗洪彬.探讨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9);
[3]杨翠华.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J].地下水,2020,v.42;No.207(06):237-238+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