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嘉颖
130227198601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食品标准化;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食品成为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食品加工生产及销售环节都会引发安全问题,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让食品保持新鲜状态,会添加防腐剂及其他调味料,但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高昂利润,在此过程中甚至会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添加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对食品安全的规范,然而,有些商家利用法律盲点通过制假获取利益。因此,为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需对当前食品安全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政策来加以规范。
1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出现的原因
1.1食品检测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自2015年颁布《食品安全法》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抑制,但是新的法律问题随之而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部门和各基层的监管力度受到影响,若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控,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抑制。
1.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缺陷
在进行食品检测时,我国的检测技术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如三聚氰胺问题就是在检测技术存在的漏洞时的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依旧沿用以往的管理制度。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助才能推进,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责,加上试用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就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在食品检测时,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不足,导致食品最终的检测结果存在偏差。
1.3经济利益背景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下,由于个人或企业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最大化,在种植过程中滥用激素,在食品加工环节添加保鲜剂,在销售环节,有一些个人和不法商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不予重视,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
2食品质量安全的新特点
(1)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中,食源性疾病是重要的形式之一。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涉及面和突发性的因素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了保健体系的负担,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较为直接。而很多发展中的国家,由于食品加工处理不当,造成了交叉污染,从而破坏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导致食用不安全。随着人们对饮食和食品生产模式的改变,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因此,消费者出现食源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当前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杀手。
(2)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由于有害微生物的增多,消费者出现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在增加。根据当前WTO的相关统计数据可知,许多国家已有1/3的人由于食用了沙门氏菌,出现了肠出血,空肠弯曲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结合相关检测数据可知,我国每年由于食物以及饮用水导致的肠道传染病已占万分之五,即便如此,根据专家预测,很多发达国家在进行食源性疾病的数据报道中存在漏报情况,而发达国家则占95%
(3)转基因食品生产链。转基因食品成为当前全球争议最为广泛的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以及自然环境有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在第五十三届世界卫生会议中决定将转基因食品工程列入公共卫生领域中,要求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影响?需要补充相应的科学根据,第一次成立了一个DNA技术生产食品评价体系。目前WTO正在结合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活动,针对转基因食品生产链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传统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成立了食品安全性健康受益环境影响的基准体系以及社会经济效果等进行评价的基准体系。
3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生产体系
我国应不断地加强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和法律基础,在各个部门统一调配下,规范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列入统一化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通过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在线网络平台食品安全检测及网络体系研究所,从而有效保证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
3.2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市场有不同的产品,其具有不同的特性,使得食品安全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管理。建设依靠市场主体通过维护消费者的自身权益为基础的规范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机制,通过横向纵向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配套的设施,政府和企业应逐步建设食品关键控制点的预防体系,从食品生产到食品上桌进行全程把控,在管理手段上强调制度手段与行政手段多结合的方式。
食品生产企业的类型和经营行为与其他企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类型,市场取向从生产线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此,有些食品生产企业可能会选择违法的方式获得利益最大化。食品安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对食品生产的把控,消费者对食品的关注度等。食品生产企业应做好平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要加强相应的管制行为,让消费者在辨别食品安全的同时能享用高质量的食品,从而提升自身的食品安全程度。为此,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建立让消费者承担得起的合法权益维护机制。对于食品供应者应该做好食品种植安全责任划分,生产企业则应该落实好食品安全的管控。
4防止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措施是适宜的包装
为防止流通过程中的污染且让其便于储存运输,所以食品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必须进行必要的包装。一般对于其盛装专用材料要进行严格规定,例如食品盛装桶、袋、盒等都必须符合有关的标准,防止流通过程中食品的变形、流失、损坏和变质。
5建立产品召回制度
对于出现问题的食品要及时召回,尽量的减少食品出现的安全问题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于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要及时停止销售并收回。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所在,找出症结,进一步完善食品标准化体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食品安全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从生产原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进步,但这不单单只需要国家来制定标准,企业及相关人员也要执行标准。尤其是要责任到人,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应懂得食品质量标准和管理的相关知识,整体把握,食品标准化体系才能建立和执行的更加好,更加完善,食品安全也才能得到保障。
6结语
综上,通过对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建设机制提供一些建议,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做好基础建设。总而言之,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建设,要真正落实好群众生命安全的维护工作,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工作态度,并且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发生,从根源上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才能有效地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宛佳.基于食品标准化探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15):64+66.
[2]李夤.浅谈食品标准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J].中国食品,2020(23):112-113.
[3]高楠.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作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18):16.
[4]呼晴,蒋运达,冯杰,胡文多,陈茜. 食品加工业标准化建设与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协会,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