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方法对计量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0期   作者:高国飞
[导读] 计量检测具有流程跨度大、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计量检测中的每个流程、每个因素都可能对最终的证书报告质量产生影响。
        高国飞
        13092519900918****
        摘要:计量检测具有流程跨度大、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计量检测中的每个流程、每个因素都可能对最终的证书报告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计量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标准化方法对人、财、物、方法、技术、制度等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保障最终证书报告质量。本文共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标准化在计量检测过程中的实施方法,标准化方法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计量检测标准化控制预期目标。其中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论述了计量器具收发过程的标准化,检定和校准过程的标准化,和证书报告的标准化。
        关键词:计量检测;标准化;质量控制
        计量检测是指对计量器具相关参数进行测试,以判断其性能指标是否达到标准的过程。计量检测主要有计量校准和计量检定两种形式,以检测地点为标准划分则可以分为委托检测和现场检测。计量检测是量值传统的主要途径,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统一性除受计量标准器品质、检测人员素质、检测环境影响外,检测制度和检测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1标准化在计量检测过程中的实施方法
        1.1计量检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是对计量检测过程中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统筹使用的方法和准则,对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规范化的解决方案。标准化是检测机构工作流程、工作重心、工程程序的决定因素,检测机构的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质量手册等内部制度都应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标准化是保证计量检测过程严谨和规范的主要手段,也是保证计量检测结果准确和统一的重要内容。
        1.2计量检测机构过程标准化的形成过程
        计量标准化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多次的实践中对经验总结基础上最终形成的恰当方法的集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前计量检测机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等法规。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法规往往仅对宏观事项进行规定,但具体制度措施仍需检测机构在学习、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制定。过程标准化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而是与检测机构质量体系高度融合。质量体系中的资源配置、组织结构很多时候不能由检测机构本身来决定,但过程却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检测机构提升自身水平的重要抓手。
        2标准化方法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
        2.1收发过程的标准化
        根据检测地点分类,计量检测可以分为委托检测和现场检测两种类型。委托检测是指客户将需要检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送到检测机构的标准实验室进行检定或校准;而现场检测则是指在计量器具使用和工作地点进行检定和校准。与委托检测相比,现场检测更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震动等环境因素影响。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论述。
        一是委托检测的过程。录入送检委托单;实验室领取待检器具并签字: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对送检器具进行校准、检定和调试;检测完成后在管理系统内录入检测信息,并按规定格式生成检测报告:由实验室主管审阅检测报告并签字确认:将检测合格的计量器具粘贴好标识并送回收发室;收发室负责同志送检客户检测完毕并按规定收取检测费用;送检客户缴纳费用并领取计量器具。
        二是现场检测的过程。观察工作环境,采用相关措施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其满足检测要求;填写计量器具现场作业单;检定员按照现场作业规程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和测试;工作完成后,检定员根据收费标准开具费用结算单;检定员返回单位后将相关信息录入计量管理系统并出具证书报告;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对证书报告进行复核并签字;待客户缴纳检测费用后,由收发室通知客户领取证书报告或以邮寄方式送达。
        2.2检定和校准过程的标准化
        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过程受到检测方法、检测环境、计量标准和检测人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是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控制。严格执行国家计量规定,如国家尚未出具规范,检测机构可借鉴或参考国际流程。如客户指定了检测或校准方法,但此方法已经不适合,业务部门应及时通知客户并准确记录。由检定人员对方法进行选择,技术负责人负责方法的审核和批准,质量保证部门负责控制检定方法的有效性。
        其次是环境的标准化控制。各计量器具检测机构应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完善实验室的环境控制设施建设,严格遵循工作环境要求,在环境达到标准后才能实施检定和校准工作。
        最后是对检测人员培训的标准化。检测人员的主观行为对于计量器具检测结果具有重要作用。检测人员在上岗前需要接受系统培训,取得检测资质,熟练掌握计量器具检测原理和实施方法。在新业务开始前,要对检测人员进行补充性培训,提升应对能力,保障检测机构的顺畅运行。
        2.3 证书报告的标准化
        证书报告是计量检测机构的产品,是最终成果的展示,其规范性、严谨性和客观性程度是检测机构形象和实力的集中体现,因此证书报告的标准化同样重要。证书内容、格式、字体、字号、行间距、图表样式等内容都需要统一和规范,证书的发放、存档、电子备份等工作也需要标准化。对于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出具“检定证书”,对于经检定认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将不合格的数据和项目以突出文字和图表形式予以反映。证书报告应由封面、检定说明、检定数据和检定结论组成,主页加盖检定证书钢印,副页还需加盖证书报告骑缝章。校准证书应包括封面、校准说明、校准数据和终结线组成,除需给出测量结果外,还需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校准证书须加盖校准证书专用章,副页须加盖证书报告骑缝章。
        3计量检测标准化控制预期目标
        计量检测是具有高度技术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工作过程中的各要素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工作实践,使用标准化方法对各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让整体质量体系处于受控状态,减少不规范、不合格事件的发生,提升证书报告的质量,良好的履行量值传递的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标准化方法融入计量检测过程的证书
        在运用计量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条款对证书报告的编号方式、证书信息的内容、格式、标点符号、字体、字行间距进行统一的规范,从而最终能够确保机构所出具的证书报告的严谨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并最终减少其不合格率。
        一方面检定人员负责打印相应的报告,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编排打印,另外一方面,核查人员需要在规定的领域在证书和报告上签字。相关的专业授权人员在签发相应证书的基础上进行报告的收发和副本的存档。
        5结语
        综上所述,整个计量检测过程的技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最终检测的结果中各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才能够实现对计量检测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有效控制。并在结合其他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使得整个质量控制体系始终处于受控制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机构所出具的证书、报告和服务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履行国家所赋予的“量值传递”的职能与职责。而各种标准化的方法也能够在检测过程中更好地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青.关于计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技术监督的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1(06):7-9.
        [2]贾莹莹,刘宏刚,李均胜.标准化与计量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J].时代汽车,2020(01):19-20.
        [3]侯雯,赵鹏.论标准化方法对计量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8(28):98.
        [4]罗路明.浅议标准化方法对计量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45(02):8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