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俊 陈潇玲 周恺
浙江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通过对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场地修复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国家对此提出了许多要求,但对此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国家对其工作重视不够的情况下,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使管理和维修效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其工作需要立即进行研究和调整,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便有效地处理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土壤修复管理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管理
1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的现状分析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作为一项关系到环境建设和国家稳定发展的工作,近年来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政府有关部门从多方面进行了管理,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计划不到位。我国虽然对部分受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但由于没有及时建立土壤特性和分析相关数据库,监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受污染场地土壤处理工作不能统一规划和布局,导致整治效果不理想。其次,修复工程缺乏高度的示范性。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对化工厂等工矿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修复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只是为了方便城市用地扩展,缺乏示范作用。难以为其他地区提供更大的示范价值,不利于全国受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的发展。三是土壤污染环境治理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政府虽已颁布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但对土壤污染控制效果的评价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定,对土壤污染物经处理后是否达标没有详细的规定,导致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时缺乏相应的标准。四是污染土壤环境治理资金不足。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离不开资金支持,资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滞后性和隐蔽性,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进行治理,为了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足够的财政支持。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难以为受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造成了工程的不利影响。五是污染场地治理专业人才缺乏。
2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现状
2.1管理制度不明确
随着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一整套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治理的管理和补救政策,要积极处理这一问题。但在实际管理和维修工作阶段,由于有关部门重视不够,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工作任务标准明确,使实际工作变得随意。
2.2缺少真实数据支持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一直在积极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研究,但实际调查数据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建立污染场地的土壤状况和分布数据库,导致大量工作无法进行,严重阻碍了土壤处理过程。
2.3修复目标不明确
中国认识到土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许多城市和领域对工厂进行了环境调查。其次,在土壤环境管理和修复阶段,目标是增加城市可利用的土地,以促进城市化进程。或者以促进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从而忽视了环境管理的主导地位,这种修复目标会导致相关管理和修复工作的偏差。重复的城市土地维护对改善环境没有什么作用。
2.4资金投入不到位
如果我们要开展污染土壤环境的管理和修复,就需要资金的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由于污染物进入土壤本身的来源不易发现,导致相关工作难度系数高,所需资金数额巨大,进一步阻碍了土壤管理和修复工作的发展。
3加强污染现场土地环境管理的修复措施
3.1建立完善的修复标准体系
要有效解决受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染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矫正标准体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最新颁布的场地评价指南,可以满足污染场地条件、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指南和风险评价技术指南的要求,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和修复技术的实际水平进行监测。综合考虑了污染物检测分析方法、修复技术类型和生态环境评价等问题。为实现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符合我国土壤环境修复实际标准的系统。
3.2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
通过对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加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污染场地的申报、调查、预防、治理、财务保障和责任制度。此外,进一步明确污染场地责任主体范围,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管理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土壤污染信息公开制度,使公众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积极参与污染防治工作。
3.3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作为解决场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手段,必须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强对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支持,全面实施土壤场地环境矫正技术。
3.4构建污染场地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污染场地信息调查的实际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详细记录污染场地的类型、土壤特性等信息,建立全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以促进土壤管理的有序发展。此外,还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的数据共享平台,为实现土壤环境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5加大专业人才的建设
目前,我国在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相关人员数量也较少,专业技术手段较少,群众土壤保护观念不普及,这将阻碍土壤环境管理和修复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土壤保护观念,为污染土壤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坚实的基础。
3.6加大技术研究的投入
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治理阶段,要充分认识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最终完成土壤修复工作。如果我们想要顺利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我们需要国家的支持。事实上,是要让国家加大对修复工作的技术研发投入。在找到有效的治理手段之后,国家需要开展推广实践活动,使其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修复工作的质量。在实际技术研究阶段,可以选择部分污染场地进行现场调查,研发成果可以应用于实践,从根本上保证相关技术的研发成功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H 煤炭气化位于 a 市,周围是住宅楼。生煤炭气化生产历史悠久,设备长期失修,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简单,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产品被储存、运输和“泄漏” ,污染了厂房的土壤和地下水。通过初步的现场调查和详细的风险评价,确定该小区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pahs)、石油烃(tph)和苯系物(btex) ,需要修复。
3.2修复方案
在土壤修复方案的选择中,综合考虑了相关法律法规、修复总费用、周围居民的可接受性、污染场地的基本特征和污染物的特性,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最终确定的修复方案为: 土壤修复面积约24100平方米,修复工程量约112000立方米,其中水泥窑协同修复25700立方米,地下水修复面积约7654平方米,修复深度10米。其中,重污染土壤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土水复合污染区和深度轻、中度污染土壤采用淋溶浸出技术和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浅层轻、中度污染土壤采用浅层混合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污染场地的信息收集还不完善,导致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盲区。因此,许多地区的土壤污染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虽然我国污染土地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技术还存在一些缺陷,但通过阐述土壤治理的核心对策和土壤恢复的核心对策,可以更好地修复与管理未来的土地环境。我们需要研究人员对受污染的土地进行长期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我们的土地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英仙,王利彬.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11):74-78.
[2]叶兆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