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山东恒远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开展,人们对作为能有效增加耕地、提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益作用的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当前,以土地开发整理为载体,结合区域现代农业生产、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生态治理与恢复的综合化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索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一体化;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正在与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命题的展开,导致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需求更为旺盛,社会内涵和外延更为广阔。?在分析当前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命题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正由单一的补充耕地目标向综合化的土地综合整治转变,其内涵和外延逐步扩展,难度也不断加大,所需资金不断增加,管理需要不断完善,思路需要不断创新,提出城乡统筹的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行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述
全区土地综合整治是指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位,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为平台,对闲置、低效利用、生态退化和环境破坏地区的土地和空间进行综合整治的活动。全面土地整理是基层对土地管理和开发以及政策需求和愿望的积极回应。它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践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范例。近年来,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探索和推进土地整治与多种因素的跨境综合整合,形成“多目标定位、多模式实施、多元化投资”的全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格局。逐渐形成。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存在主要问题
2.1群众话语缺失,个人利益受损
弱组织化小农由于文化劣势、利益分散、机会主义行动以及主体意识匮乏等因素,在面临“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存在“失语”现象,造成农户在整治中话语表达弱势化,利益分配边缘化。
2.2依托政府权威,包揽整治工作
在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政府常依托科层制体权威包揽整治工作,这既有全能主义政府的运作逻辑,也受党领导改革发展的思维影响。在此逻辑下,政府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主体与组织力量,政府通过层级化组织强制推动整治工作,这既造成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村民“集体失声”和话语权丧失后个人与集体利益受损,也对有限政治资源造成极大挑战,使外部资源很难参与供给过程。
2.3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标准化化建设,在土地整治领域已经形成了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预算、施工监理、验收评估和指标交易等标准体系。但随着土地整治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变,目前的体系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比如:缺少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管理验收办法、市场化运作机制、农村闲置房屋盘活利用、全域土地整治推进机构设置等制度创新,难以确保全域土地整治有序高效推进。
3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3.1多方论证,达成共识
始终坚守合规底线,多次组织开展研讨活动,深入研究政策依据,对于农地项目是否纳入隐性债务的问题,市分行党委班子成员带队主动上门拜访地方党政领导及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和债管办等相关部门,进行多方论证和探讨,最终一致认为农发行支持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市场化融资特征明显,项目自身现金流充足,财务收支能够达到平衡,不存在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这一共识的达成,为农地类信贷业务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3.2提升工程质量,让人民有幸福感
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建社区项目的统筹规划,把好质量关,力争每个新建社区都成为示范性建设项目。无论在项目规划、设计还是施工上,都要认真落实,位使每个建设项目都能经得住时间和民众的考验。坚决不能随意压缩建筑成本,降低建筑质量。加大对新建社区入住后的管理,让人民住的高兴、住的放心、住的舒心,努力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3.3规划编制引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全域土地整治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有效衔接。乡镇政府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编制全域土地整治实施方案,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征、农村实际、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统筹谋划耕地保护、农民居住、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生态环境等布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全要素整治。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村,按需编制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村庄布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并明确组织管理、实施时序、项目安排、资金估算和投资来源等。
3.4“开放共享”优化资源整合配
置助推东西部协同发展。拓宽“土地整治+”项目的思路,探索区域、行际之间的协同合作发展模式。打破区域限制,加强“飞地”合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用农地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土地指标弥补东部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确保耕地保有总量不低于国家要求。同时将东部发达地区有效资金引入西部地区用于贫困地区的建设,以此为契机逐步构建起“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东西部协调发展战略格局,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3.5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首先在意识上要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措施上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在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的过程中,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土地。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环保工作的认识等。
3.6银政合作,加快推进
制定《创新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采取“提前介入、集中办公、合规推进”的工作方式,形成全行项目营销评估整体合力,加快推进速度。加强银政合作,先后与嘉兴市国土部门联合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研讨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邀请上级行专业人员做现场业务介绍交流等一系列举措,指导辖内各经营行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融资+融智”作用。
结束语
目前,各地实施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以土地开发整理为载体,结合区域现代农业生产、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生态治理与恢复的综合化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农村土地整治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是一项“民心工程”,所以,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好事要办好,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客观事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地推进该项工程,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高佳莉.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村庄建设发展规划[D].浙江大学,2019.
[2] 李侃桢.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J].中国土地,2018(02):4-7.
[3] 顾守柏,龙腾,刘静.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7(09):52-55.
[4] 赵瑞.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浅析[J].南方农机,2017,48(17):74+83.
[5] 吴克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全域规划设计协同机制创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05-04(005).
[6]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成都: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5.
[7] 邹佳岑.如何搞好土地整理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23):26-28.
[8] Jose Castro Coelho,Jose Portela,P Aguiar Pinto.A social approach to land consolidation schemes[J].Land Use Policy,1996,(13):12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