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超 温泽 苏克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2
摘要:轨道车辆制造企业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依靠人为操作完成,存在着效率低、管理混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设备资源的浪费,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生产设备管理中,建立起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生产设备管理 ;库存管理
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铁路运输具有占地小、节能、大容量、全天候、无污染、高安全性的特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增加,铁路车辆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中国大部分铁路车辆制造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来满足生产组织的发展需求。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正在集成在各种产业中。设备管理和信息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设备管理不能没有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信息化的过程可以促进设备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关于设备的消耗品和备用零部件,可以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在多个方面分析设备所消耗的备件和故障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共享资源,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投资。而且,通过合理使用信息化管理,逐步抛弃传统制造过程中的缺点,切实提高铁路车辆的生产效率,节约了许多维修保养经费。
1. 备品备件的现状
当前,备品备件管理主要涉及岗位有预算管理人员、备品备件管理员、设备工程师等。由于备件管理涉及人员多,加之行业对备品备件管理研究投入较少,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的要求,从而造成备件需求预测不准确,库存积压,备件周转率偏低等问题。
1.1 备品备件基础信息不完整
备品备件信息主要包括名称、规格、型号、负责工程师,以及库存三个存量(最小存量、订货存量、最大存量)。
最小存量:即安全库存,是指保证生产和设备运行所必须储备的最低存量。
订货存量:是指物料的订货点,到达订货存量后,需开展制定重订购计划。
最大存量:是指物料在仓库存放时允许存放的最大量。最大存量的设置需综合考虑成本、采购周期、订货批次等因素。
备品备件管理员根据设备工程师提供的备件基本信息进行日常库存管理,包括缺货预警、提需采购、日常盘点、收发料等,由于部分备品备件信息不完整,三大量设置主观随意性较强等,会造成采购备件过程中信息反复核对,采购数量不准确回货造成库存浪费等问题。
1.2 备品备件需求预测不准确
设备技术人员着眼于设备运转的稳定性,加上备件的采购周期不同,为了尽可能准备所有备件,因此在备件采购中往往造成“多而全”,尽可能多买。如果我们不介入的话,就会导致库存积压、库存周转率下降等问题;对于三大量设置偏大的备件,还有补库浪费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定期重新评估备件的基本信息。
1.3 库存积压,周转率较低
由于设备工程师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工程师采购的备件在经过三到五年的存储后仍然没有发生消耗,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企业产品迭代步伐加快,往往存在备件还未被使用,生产设备已经更新的尴尬局面。同时,工程师对备件需求轻重缓急缺乏认知,导致备件采购回货后持续积压,造成呆料废料的产生,不断造成库存浪费,也耗费备品备件管理员大量精力去管理维护。
2 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前期管理
2.1 建立项目组
建立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项目组,项目小组可以发挥团体合作优势,缩短系统开发时间,对设备管理人员的需求可迅速作出反应,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等等。一个完善、灵活的项目组,可以有效凝聚组员的智慧,组员之间相互协调工作,科学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确保项目的有序执行。
2.2 系统需求分析
(1)联系设备管理相关人员,了解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
(2)对现有的流程涉及的数据、文件的流转进行分析整合。
(4)根据信息业务进行总结分类,开发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管理系统。
2.3 系统设计规划
在建立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规划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
(1)安全性。在规划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由于大型轨道交通生产企业大部分使用内部网络,需要考虑系统运行是否会造成企业技术资料的泄露以及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
(2)标准化。在建立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行业标准进行,选用适合的框架,便于其他程序开发人员二次开发。
(3)适用性。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规划要适用于企业现有的管理资源,在确保系统科学、安全开发的前提下减少系统设计成本,可以结合材料管理、工具管理等管理模块的传统管理系统做开发,做到大范围适用。
(4)拓展性。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设备规模也会随之扩大,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内存运行要能够承受新的生产车型、设备、备件的增加,这样在有车型、设备、备件变化时也能自动识别并作出相应改变。因此,管理系统的规划一定要考虑到系统的拓展性,让系统更具包容性,对不同的领域只需要作出微调即可适用。
3 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编码及应用
3.1编码过程
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系统设计最终规划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3.2编写代码注意事项
在编写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代码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
(1)一定要考虑到系统的实际需求,即该软件是否能够满足大多数同类管理的需求。
(2)要充分考虑到管理系统的性能,即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结构是否存在缺陷,系统的软件、硬件以及数据库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否会对企业其他系统接口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3.3 系统测试
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测试同样是项目开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系统,3个月到1年的外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远都会有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
3.4 系统维护
在信息化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各个相关人员发现的软硬件问题,需要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及时解决,以及进行后续的系统升级工作,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相关制度,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4 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推进,企业建立起了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且其运行效果很好:
(1)提高了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方式,摆脱了传统的设备维修数据管理方式,使设备管理流程更加简洁,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效率。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建立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设备管理能力,减少了设备资源的浪费,极大地节约了设备产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了企业备件库存的准确性。企业利用该系统后,设备管理者对于设备备件的库存以及需求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及时调整设备及备件需求计划,保证库内备件任何时候都处于安全状态。
5 结语
生产设备及备件管理是一个制造企业的管理重点,设备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因此,利用生产设备及备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
参考文献
[1] 郭治港. 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展望[J]. 中国设备工程,2021(01):55-56.
[2] 韩承志. 数控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要点[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4):212-213.
[3] 高尚铎.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探讨[J]. 中国高新区,2018(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