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龙
湛江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各种市政路桥工程越来越多,对工程施工要求不断提升。在当前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就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为此,笔者将要在本文中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市政施工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软土地基;市政路桥工程;运用
1前言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市政工程施工期间主要采用的技术之一,如果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就会对路桥工程施工质量,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做好地基处理工作。
2软土地基处理原则
软土的质地比较松软,在载荷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变形情况的发生,其孔隙率相对比较高,含水量也相对比较高,压缩性相对比较好,地基内部阻力也相对比较小,承受载荷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很多地区的地基还具有较强的湿陷性。我国《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对桥梁墩台沉降和位移容许度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要求【1】。桥墩的沉降量应该保持在2.0mm内,相邻墩台的沉降误差应该控制在1.0mm内,水平位移也应该限制在0.5mm内,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墩台的沉降和位移容许值,它们和跨径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于建设在软土地基上的桥涵,其病害症状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往往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地基沉降是造成土体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
在市政路桥施工的过程中,各地区的土质往往差别较大,对软土地基处理的应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做好软土地基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对于粘性软土可以直接采用压实技术,并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各种因素对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是砂性土可以直接采用挤压施工急速,其可以对地基的流动性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以市政路桥施工需求作为核心。在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路桥往往有着不同的需求,对工程平稳性和平整度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避免工程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就需要合理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应用。如果施工等级相对较低,可以直接采用加载技术进行施工,在沉降停止之后,就需要及时开展施工工作。例如,首先应该做好简易路面的铺设工作,在沉降结束之后,再进行常规施工操作。
3施工软土路基存在的问题
3.1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际工程选址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出现盲目选择的情况。不同路桥工程差异相对较大,施工工艺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在当前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处理技术的应用还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难以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
3.2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相对比较单一。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对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合理进行应用,不能过于依赖一种处理方法,否则就会直接导致工程后续开展和维护难度相对比较高。当前,我国软土地基处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失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的前期环节,各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难以很好做到位,对施工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果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案,往往难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一旦出现施工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比较被动,甚至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最后,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对外界因素进行很好的考量,导致施工方法应用相对比较单一,难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3.3缺乏完善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体系。在当前开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相关就处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标准体系,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工程施工长期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导致各种施工质量隐患相对比较多,对工程质量构成了直接的影响,需要认真做好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果不能很好进行处理,就会对工程施工质量,留下非常大的隐患。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法非常多,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为了保证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就需要认真做好相关调查工作,根据现场地质实际情况,合理对施工技术进行应用,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施工效果。
4.1软土地基表面处理技术。在软土地基表面处理的过程中,软土地基表面往往过于柔软,日常载荷作用在其表面,很容易导致地基变形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开展软土地基表面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在软土地基加入一部分铺垫材料。此外,还应该认真做好地基当中含水量的检测工作,如果软土地基当中含水量过高,就需要采用挖沟的方式来排出地基中的水分,然后再开展填土操作。
在开展填土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地基中含水量大小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软土地基当中的软土层全部清理掉,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在其上方铺设足够厚度的砂垫层,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土地当中含水量,提升地基的整体强度,更进一步保证道路路面的稳定性和质量【2】。
4.2砂垫排水法。砂垫排水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也非常常用,其对土质有一定的要求,不适合在排水性较长的地基中进行应用,需要保证原材料的泥沙含量为5%左右砂石材料,并满足国家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在具体开展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路堤的底部铺设砂层,砂层的铺设厚度可以保持在15-25厘米的范围,从而最大程度保证软土地基的固结能力。通过这种处理方式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地基内部的排水性能,对提升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可以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4.3水泥加固处理方法。在实际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层比较深的地质。在对地基加固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水泥加固法。在具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水泥和砂砾的比例,将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对两者充分进行搅拌,从而形成质地坚硬的图纸,然后才可以投入到施工建设过程中。在实际对施工材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均衡性,避免出现搅拌不够均匀情况的发生,避免砂砾和砂砾之间的空隙过大,否则就会对水泥的稳固性,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在浇筑填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从两边向中间施工的方法,并做好洒水工作,让水泥和砂砾能够更好融合,最大程度避免裂缝情况的出现。
4.4排水固结。通过对排水固结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稳定性,让结构具有更强的渗透性,提升地基的固结能力,从而达到稳定结构的目的。在排水固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是砂井排水法,其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底部铺设一定量的砂垫层,同时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排水沟可以处于疏通的状态。同时,还应该认真做好排水砂浆的建设,做好各种工程标记工作,掌握每个点位的具体位置。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应该尽量按照施工标准要求来进行施工,保证导杆处于竖直朝向。
4.5粉喷桩加固处理方法。在粉喷桩加固施工方法的应用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做好工程地质的调查工作,然后开展粉喷桩布置设计工作,合理确定桩位,并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认真做好相关事项,使用优质土壤进行填充,科学对粉喷桩长度、喷粉距离、钻出深度进行设置,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效果。此外,还应该认真做好粉喷桩的定期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为了保证粉喷机的粉喷准确性,可以直接使用自带粉体计量粉喷机。如果在打钻的过程中发现打钻高度与规划设计不同,就应该及时停止粉喷机的运转,在调整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施工,从而保证路桥工程施工整体水平。
4.6深层石灰搅拌技术。在开展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由于软土的可塑性较强,可以在软土当中加入一定的石灰,并和软土一起进行搅拌,才能保证软土地基的硬度,同时可以保证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如果在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可以进一步起到强化的作用。
4.7堆载预压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填土处理,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强度,避免其受载之后产生过大的沉降。为了有效节省成本,可以直接使用路堤填土,该技术的使用成本也相对比较低。为了保证施工的效果,可以采用分层分级近似载荷法,这样可以避免地基出现剪切破坏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地基的强度。这种工艺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多,施工工艺技术也并不是非常复杂,施工中也不需要施工非常多的器械,但施工的周期相对较长一些【3】。
4.8添加剂法。通过在软土中添加部分添加剂,可以对软土地基起到有效的固化作用。如果软土的含量较高,可以在软土中添加部分添加剂来增强泥土的可塑性。由于软性泥土的承载能力较弱,各种重型机械设备难以直接进行作业。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可以在软土地基中增加部分添加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软土的抗压能力和强度。在当前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添加剂是水泥,其施工操作比较简单,施工效果也可以得到保证。
4.9土质置换法。在土质置换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优质土壤来代替施工现场的软土,从而避免施工现场的软土对工程带来消极的影响,能够在很多程度上提升地基的强度,避免路桥工程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工程中,经常会遇到暗洪、淤泥土质、暗沟,通过将土质换填法应用到软土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软土基问题,施工也相对比较简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工程施工工期,但施工成本相对比较高。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市政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软土地基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技术合理进行应用,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勇晴.浅谈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J]. ??江西建材.?2014(23):33-34.
[2]曾祥峰.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较与应用[J]. ??江西建材.?2014(22):57-58.
[3]傅燕.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基处理技术解析[J]. ??北方交通.?2014(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