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治理及长效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1李延鹏2史超3张伟4李洪桓5刘波
[导读]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河道的治理也更加重视河流生态、水利景观、水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结合。
        1李延鹏2史超3张伟4李洪桓5刘波
        1.3.4.5  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  河南焦作 454950
        2焦作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第一维修养护分公司  河南焦作 454950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河道的治理也更加重视河流生态、水利景观、水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结合。近期河道治理主要是通过河道优化设计,建立经济设计模型,在满足生态景观等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综合治理效果。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长效管理;关键技术
        1河道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
        1.1基于人为因素的问题
        一是,河道管理体系不完善。针对河道管理来讲,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但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到河道管理工作中。在这一背景下,难免会出现部门与部门权责不清的问题,进而导致河道管理质量较差。由于权责划分不明确,且职责界限十分模糊,会阻碍河道管理政策的落实,不利于河道管理顺利进行。另外,因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诸多企业为自身成本支出最小化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随意向河道排放废弃物,导致河道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二是,环保意识较低。从当前角度分析,河道治理建设侧重防洪安全,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工作,长此以往,导致河道水环境恶化,不仅会影响水体与生态环境,同时还会产生难闻气味,给河道周围群众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进而诱发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相关管理部门虽然采取了措施,但因为自身环保意识不强,工作开展十分被动,且阻力较大。
        1.2基于自然因素的问题
        河道生态系统不仅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抑制河道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针对河道坡降而言,其会影响水流速度,进而导致水流速度逐渐减小,而河道淤积就会随之形成;针对降水径流问题而言,因为部分区域的平均降水量分布不均,其降水径流就会出现不规则现象,对河道生态系统形成负面影响。例如枯水期断流就会影响河道水生动植物的成长,也不利于河道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进入到汛期之后,降水量会明显增加,进而导致河道周围生态带受到物理性破坏。
        2城市河道治理及长效管理关键技术的应用
        2.1建立与推行责任落实机制
        (1)建立河道治理机构。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单独的河道治理部门,结合地区河道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治理。由当地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主抓河道治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并在多个部门的辅助下,确保制度有效贯彻与落实。同时,河道管理人员应深入河道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前的河道治理情况加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而进行合理的工作布署,确保工作责任的细化与落实,同时还要建立通畅的沟通平台,为各部门间河道管理相关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提供保障。(2)建立河道治理监督与激励制度。河道管理部门应制定强效的监督制度,并采用激励手段,根据河道治理情况对相应人员进行适度的奖惩,强化执法部门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阻碍河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个人或部门予以严格的惩处,如使国家或集体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要对责任人进行追查并追究其法律责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与工作激励两种方式促进河道管理工作人员自身职责的有效覆行,降低河道污染问题的继续恶化。同时,河道管理部门还应积极进行治理技术与治理设备的更新与优化,为水资源的净化与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河道改造
        要做好河道改造工作,将河道改造和水环境治理结合在一起,积极强化河道改造的应用效果,使其能够满足预期的需求。在进行河道改造时要重视生态文明理念与设计的融合,结合河道的周边环境和水质状况,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使其能够和河道的当前状况吻合。从业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来做好工作的展开,从实际情况着手保证河道改造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要重视河道改造工程的安全性,保证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预期的需求。

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与水利工程的结合,通过岸边保护、周围绿化等各种方法来使河道改造更具有绿色环保价值。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施工时,要保证建设与环保同时并行,使两者能够和谐共存。从业者还需要做好河道的安排,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吸引游客,从而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3护岸治理工程
        河道护岸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边坡稳定,防止水流对河岸冲刷。护岸的形式应综合考虑河床现有形式,河岸边坡稳定情况,河岸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因素。目前主要采用的结构形式有墙式护岸、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和桩式护岸,对于一般河道护岸工程墙式护岸采用较多,即采用水工挡土墙增加岸坡抗力从而增加边坡稳定性,同时防止水流冲刷坡脚。水工挡土墙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其结构整体性能较好,强度较高,抗冲刷能力强,其缺点是景观性较差,植被无法依附于墙体生长,在水流冲刷能量强和用地面积较小的位置采用较多。根据水工挡土墙的材料和形式可分为混凝土、浆砌石、埋石混凝土、干砌石、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挡墙等。随着现代治河理念对生态景观的重视,生态挡墙和复合式柔性岸式护岸被广泛地应用,除满足水流冲刷防护的要求外,其整体性和生态环保性也较好,常见复合式柔性护岸有植物护坡、框格种植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护坡、混凝土预制块护坡、雷诺护垫、生态土袋护坡、土工格室护坡。
        2.4调整水环境生态平衡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中要解放思想,在某些时候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参与河道治理工作。因为发达国家比我们发展得早,也更早地遇到环境治理问题,他们有很多可供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拿来借鉴,这样能加快我们的工作效率,让河道治理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要积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结合具体河道环境进行有效治理。要善于学习新的环保理念,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河道保护措施,诸如在河道周围用植被来改善河岸形态和河边环境等,这些植被能对河水产生缓冲作用,在洪水季节,对河堤和河边设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河道治理中产生藻类过度繁殖问题时,可以引入一些藻类的天敌,比如一些微生物或者动植物,运用生态的办法调整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而不要施加过多的人为影响,从而对环境产生间接的负面作用。为了维持水生态平衡,可以在河道引入一些能够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他们对河道的生态系统起到的是保护作用,还能为某些微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2.5建设生态护坡
        河道治理施工对于周边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动植物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循环的影响是较大的,会导致河道水质降低。对此,应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保护生态系统。通过选择透水砖、杉木桩、治理块石等材料,并配置适量的绿化物种,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加强水体和土壤之间的生态循环,不仅确保了河道水环境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功能,还实现了河道生态环境保护。
        2.6加强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的宣传
        针对河道治理环境问题,不仅要从施工和修复保护方面着手,还需保证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因此,要加强河道环境治理保护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河道治理工程周边的居民,要提高其对河道治理必要性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宣传工作中采取微信推送、宣传讲座等方式,深化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河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使广大群众更加依从与配合河道治理工作,共同携手,实现治理与保护的“双赢”。
        3结语:提高河道管理力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河道管理部门应立足于整体的角度进行治理方案的制定,并确保治理责任的细化与落实,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针对性的进行河道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强对水体资源的监测力度,投入充足的治理经费为河道治理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梁金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42-43.
        [2]陈释元,任宏超,陈小娟.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决策探索(中),2020(12):80-81.
        [3]张红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255-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