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长春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130052
摘要: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社会对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管理方式,其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安全环境;文化建设;要点;建议
引言
安全文化是一定时期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只要存在安全生产,就离不开安全文化,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能促使员工自觉、主动地规范安全行为、化解安全风险,从而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环境建设是安全文化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安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对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安全环境氛围的营造,加强安全环境管理与宣教活动,形成企业安全可视化管理,建立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畅通机制,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等。
1加强安全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完善
企业进行自身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和优化过程中,可以依托于原有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对安全管理机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实现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建立。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安全生产责任的合理划分,通过将责任划分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身上,实现安全生产与个人行为的有效连接,更好的发挥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此外,企业还需要进行问题的讨论和研究,通过组织员工大会以及员工研讨会等形式,通过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找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更好的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控制企业事故的发生率,推动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2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作业人员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操作,对企业生产安全产生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时,需要对作业人员影响因素的可控性进行提升,对安全生产意识和规范其操作进行提升,保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案一丝不苟地有效贯彻实施。为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需要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管理者全面有效落地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以此来培养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在进行实践时,管理人员需要全面遵守以人为本理念,以此为基础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引导培养,使其作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全面实践。再次,构建针对性的培养机制,依据生产环节安全隐患和作业操作标准,培养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还应对以安全生产理念为核心的宣传工作进行完善,营造适合的工作氛围或环境,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3健全安全生产体系
企业的安全生产体系一般由安全、健康与环境这三个方面构成,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从事前风险分析开始,结合组织标准、危害影响、监督情况等方面确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设防,尽可能控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才能更为顺利地迈入国际市场,应当加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物品的管理,将这些规章制度融入企业的总管理体系之中,明确“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规范生产人员的操作流程,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很多企业发生火灾、农田污染、爆炸等不良事故都同生产操作相关,企业健全安全生产体系时也需重视对于操作人员的管理。企业需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提升操作工作的规范性。
4开展专项整治,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通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勘测、总包、设代、监理、消防、交通、防汛、危化品、燃气等专项检查,分析发现的典型问题隐患并认真研判,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5强化安全投入,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要确保安全生产投入,为项目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资源保障。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费用年度预算,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费用台账信息化管理,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安全防护设施设备、防护用品、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和治理活动、应急管理等关键安全管理环节得到充分经费保障。
6健全安全生产防线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从严从细开展执法检查,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落实行政处罚、停产关闭和列入“黑名单”等措施,始终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盯牢八大特殊作业等关键部位,突出复工复产验收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多媒体、立体化、全覆盖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格局。深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构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高效多能的应急能力体系。
7安全环境创建要点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湿度、照明、噪声、气味、色彩、振动、整洁、位置、其他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等);企业的作业环境因素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并且有利于安全生产。2)安全布局。安全布局主要包括周边情况、总体布局、设备布局等,企业的安全布局应合理,安全间距应符合要求,有毒有害与无毒无害分开,高风险与低风险应分开设置。3)生产装备。生产设备应运行可靠,无跑冒滴漏现象,禁止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的生产设备,优先采用具有领先地位的生产设备,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生产设备。4)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包括本质防护设施、附加防护设施及应急设施等,防护设施的设置齐全、有效,符合标准要求,优先采用本质安全防护措施。5)作业岗位。岗位定员及设置合理,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及应急装备等,制定了操作规程,并且上墙,工作人员熟悉操作规程,作业岗位的警示、提示标识元素明显。6)安全可视化管理。安全可视化管理主要包括安全标识设置、安全告知管理以及安全标语口号等。作业场所、岗位等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标识、警示标识、安全风险告知及安全标语口号,设置必要的着色分区等。7)安全宣传。采取各种载体开展安全宣传工作。8)安全资料及档案管理。具有与本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等,建立台账,定期更新,设置图书资料阅览室等。设置安全档案室,建立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安全生产档案齐全、有效。9)安全科技与创新。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管理制度,鼓励发表文章、论文、著作等,开展安全生产有关科技工作,发展智能化安全生产。10)安全信息化。鼓励采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11)安全阵地。设置必要的安全宣传培训教育阵地,设置安全文化廊、安全文化室、安全角、体验场馆等安全文化阵地,内容新颖、更换及时。
结语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认清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必然趋势,坚定安全发展信念,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责任追究上严肃认真,不断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参考文献
[1]吕慧,高跃东.浅谈我国安全文化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职业安全,2021(1):22-25.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2008-11-19.
[3]国家安监总局.“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Z].2006-5-11.
[4]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区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Z].2010-1-14.
[5]邵勇青.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途径探索[J].当代石化,2020(7):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