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杨以华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的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对电气设备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杨以华   
        身份证号码:3708311976100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的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对电气设备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因此,电力工程的电气设备也正逐步趋向高参数、大容量和复杂化,那么其运行是否安全、是否经济在整个电力工程和社会中起到深远影响。在此情形下,要确保电力工程电气设备能够平稳运行,一定要加大对电力工程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管理力度。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检修;策略
        引言
        电力行业发展时,电气设施型号与工艺有所更新,显著提升电力生产能效,相应引起电力系统体系多元化发展。安全运维工作,能够及时排查电气设施存在的故障问题,合理规避安全隐患问题,提升电气系统运行平稳性。然而,在电气设施运行一段时间后,在设施性能、安装运维方面会发生品质问题,缩短设施使用周期,从而对电力工程平稳供电产生威胁。
        1电气设备的安装
        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工作之前,能够对安装的电气设备进行原理图的分析和研究,以此对不同电气元器件的使用、安装技术以及相互来连接的要点进行了解。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对电气设备的装配工作地点进行明确,以此进一步的应对好电气设备的一些特殊需求,例如需要对防尘、防静电以及避高温的处理,同时能够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准备好相关的工具以及使用的各项仪器设备。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主要是对变压器的安装以及隔离开关进行安装,同时还需要对一些导体、电缆线以及避雷器进行相应的安装。在变电站当中,变压器是最为核心的设备,因此需要对其变压器进行合理的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有着诸多的安装工序,因此形成的安装流程比较复杂。首先需要让相关技术人员,对其变压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以此对温控装置、高压绝缘以及是否发生一些设备的位移情况进行了解,在确保设备的完整性之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安装。同时,还需要在进行变压器的运输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质量性要求,能保障整个运输流程当中都符合相关的规定,始终保持在水平的位置上,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也需要事先进行安装流程的规范处理,保障安装的质量性。而对于隔离开关而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气设备,因此隔离开关的安装质量方面,是保障整个电力线路稳定运行的基本所在。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对隔离开关的安装重视起来,为此这就直接导致了在隔离开关的安装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安装的质量性,就需要重视起动静触头的润滑处理。
        2电气设备检修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2.1设备维护工作不到位
        在电气设施平稳运行期间,将会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增加设施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外在干扰因素包括工艺、人为等。运维人员在工作期间,无法使用已掌握的运维技术,在故障排查、安全运维各项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难以保障安全运维有效性。在设备发生性能故障时,对电力工程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在安全运维检修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增加了设备故障问题的积存恶化可能性,为后续设施故障排查、安全检修各项工作增加了难度,无法保障设备运行能效。
        2.2检修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
        我国的一些电力工程在检修电气设备时,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检修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在计划检修的体系下,预先做好计划,定期地进行检修。这种管理的方式缺乏灵活性,很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的思维倾向于程序化,无法保证设备的长期应用。同时,也会导致检修人员工作态度变得消极。这是由于计划检修工作缺乏目的性,而且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检修出存在问题的电气设备。然而,整体的拆卸与检修,却容易增加检修的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利于检修效率的提高,设备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3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检修管理与维护措施
        3.1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
        电气设备运行状态检测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管理能力,目前电力工程机组利用率普遍低下,在此情形下这是相当合理的管理手段了,确保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测试,立即发现问题,进而能够用合理的办法进行应对,让电力工程的电气设备运行相当安全。运行状态的检测维修要做到专业化、规范化,以免管理人员在作业期间受到伤害,或者对电气设备本身造成破坏。妥善地安排维修时间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维修,要确保电力工程的电气设备利用率最高,避免因停电时间过久,使得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3.2合理地划分检修管理的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的检修管理制度
        对于电气设备,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将其划分成四个种类。重要的发电设备属于A类,重要辅助设备属于B类,一般的设备属于C类,辅助设备属于D类。并且,检修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A类设备应该采取计划检修的办法,B类设备应该进行定期检修,C类设备应该采取状态检修的方式,D类设备应该采取故障检修的方式。并且,班组长应该将这四类设备划分给管理人员,明确地安排设备的负责人。并且,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目标,设备负责人必须处理好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按照设备的结构特点、易损程度以及故障发生的频率,为每一台设备制定不同的点检标准,合理地安排备品和备件,并且还需要书写作业指导文件,确保自身管辖的设备都能够安全地运行。另外,电力工程应该建立健全的电气设备五级责任防护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实际的分工内容,并且还需要利用管控点,及时地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或者缺陷,并且及时地诊断与排查,从而有效地防范与整改。具体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级主要针对的设备的管理者。管理人员应该按照标准进行点检、操作等,并且还需要充分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扩大。第二季主要针对的是维护人员。维护人员作为电气设备的主要管理人,也必须做到规范点检,同时还需要做好维护工作。主要负责对于单个设备的点检,及时地分析发生的故障,并且做出诊断。管理的思路也应该有所转变,重视电气设备的管理。第三级主要针对的是电气专工,负责管理A类设备与B类设备。并且针对点检、监督以及检查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管理,明确两类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设备无缺陷。第四级主要针对的是专业人员,在更高的层面上,定期地评估一些重要的设备以及系统,并且还需要召开专业会议,共同讨论专业技术问题,并且制定阶段性的检修计划,针对重要技术问题共同探讨,明确解决的方案。第五级主要针对的是专家队伍。技术人员应该尽量扩大自身的技术支持范围,主动与专业人士沟通,加强联系,并且进行交流与学习,为公司寻求技术方面的支持。五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加全面地管理电气设备,并且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语
        社会对电力工程的供电需求愈加强烈,所以电力工程要把重心放在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当中,确保电力工程的平稳运行。电力工程应当使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应用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去,提升设备维修的效率,同时培养专业素养能力过硬的技术团队,对不同的设备应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才能更好地提升电力工程的管理能力,并在市场中处于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云虎.水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维护优化探究[J].科学与信息化,2020(32):88.
        [2]沙天水.滨海热电力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与维护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6(09):374.
        [3]杨永伟.火力电力工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措施探究[J].环球市场,2020(32):208.
        [4]毛娇娜.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清洗世界,2020,36(01):60+62.
        [5]李挺.22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251-252.
        [6]高长松.电气系统运行可靠性技术改造[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6):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