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王磊1 王明涛2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于工程测量来说,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确保每项建设施工的测量工作的质量。
        王磊1  王明涛2
        1.身份证号码:3729011980091051****
        2.身份证号码:37252519800621****
        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于工程测量来说,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确保每项建设施工的测量工作的质量。精准的测量可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并且也是整个项目的前提条件,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则应进一步关注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隐藏的安全问题,则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关键词: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应用
        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使得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才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对工程进行测量,变成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实施动态定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量技术,有着准确性高、操作便捷等优势,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水利水电测量准确性影响因素
        1.1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地形因素产生的影响,若工程所处区域地势走向较为复杂或周围存在大量建筑物,会干扰测量工作自身通透性,实质观测数据存与真实数据建存在差异。其二是环境和温度差生的影响,检测工具是开展测量工作的必备条件,不同的设备对环境温度有不同要求,若设备运行状态不佳检测结果准确性会随之降低。其三是空气密度产生的影响,地面海拔会伴随施工逐渐上升,在这一条件的影响下空气之间的密度缓缓下降,甚至在测量阶段会出现折射等情况,致使测量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其四是风力产生的影响,若工程所处区域风力过大,施工现场安置的设备以及测量对象稳定性会受到干扰,在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不断摇晃,测量结果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1.2水利工程测量技术设备现代化水平低
        受资金限制和资源不足的影响,水利工程测量队伍存在技术陈旧、设备老化、方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仪器设备难以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只能依靠简单、重复、低级的工作加以弥补,给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带来各种问题和隐患。
        1.3仪器设备影响
        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许多现代化技术逐渐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中,不仅简化测量流程的工作量和压力,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资源投入。GPS空间定位技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传统测量技术为辅可快速确定位置,随着设备更新换代,以往测量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如经纬仪、全站仪等逐渐被现代化设备取代,在这一阶段测量误差逐渐受到控制,但仪器生产时在工艺技术的影响下,依旧无法避免误差。除此之外在测量阶段需以人工方式操作,若观测人员操作不当同样会导致测量误差出现。
        2工程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水利控制测量及放样
        可以使用GPS或双模卫星测量设备用于工程测量,在水利水电保护项目中,需要对河流开挖边界、道路中心等基础项目进行控制性测量。由于卫星设备发展,在测量工作中进行了使用,诸如三角锁网、三边网以及边角网等传统的测量方法逐渐被最新的控制测量技术所取代,例如,GPS控制网络和混合控制网络。随着当前基站GPS测量设备的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的水平,水利项目通常位于相对开阔的区域,空中几乎没有摩天大楼或高大建筑等。因此,GPS测量仪器对于整个控制测量工作都是有效的。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海拔管理调查比平面坐标网更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河床高度和坝顶高度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会影响水的传导性和运河的安全性。大型水库建设中高程管理不当会影响水力发电的效率,对于水轮机的控制来说,影响着大坝运行的安全。随着RTK技术的普及,在河道和大坝建设过程中,将基于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进行高密度监测,首先可以将过程布局偏差与计算机设计模型和实际施工模型进行比较,以制定应急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得以顺利执行,且处于高度准确的状态下。
        2.2地形测量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建设的区域都是在水域周围,因此必须要对周围的地形进行测量。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实际测量数据的效率,需要在水利工程的中心区域建立一个中心控制基准点,其他的基站要根据这个中心控制基准点进行设置。并且每个相关测量点的基站的间隔距离要保证在2000-3500m之间的范围内。为了确保准确性,可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区域内,在不同地点分别安置测量点。再转换各个基站所采集的数据。在施工过程中,让各个基站在60s内进行集中测量,每个时段都进行数据的分析,根据多个时间段的观测数据来计算出平均的观测值。
        2.3做好测量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
        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使用的技术和设备有持续升级和系统迭代的特点,要提搞水利工程测量工作质量和水平,必须做好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工作。首先,要集中资金和资源解决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老旧设备问题,主动引入北斗系统、RTK设备、GIS软件进行水利测量设备的升级,在提升水利测量数据、获取效率和精确度的前提下,建立新时期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更好地提升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品质。其次,要利用升级换代工作的契机,建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新模式,加强新技术和新设备对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重构和改造,满足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利测量设备的精确性,更好地适应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大局和趋势。最后,在升级换代水利测量设备仪器的过程中,要预留出必要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一方面,水利测量设备仪器要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质量与效率相结合的指导原则,规范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细节。另一方面,在水利测量设备仪器购置、选择、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必须预留出存储、接口类型和升级换代的空间,使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好地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发挥出更多、更好的价值。
        2.4系统误差处理
        与随机误差的处理相比,系统误差的处理会具有更高的难度,并且两种误差没有通用的处理方式。因此为了提高系统误差的分析质量,有必要对测量系统进行精心设计,在对误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强利用技术措施,从而对影响系统误差的因素进行及时的消除或者减弱。系统误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残存的系统误差的数值或者是大概范围进行估计;如果系统误差的方向和大小已经被掌握,在对这种系统误差进行修正时可以采用修正值的修正方法,相反如果系统误差的方向和大小不能得到肯定的值则需要对系统误差的大致范围进行判断,从而根据范围来了解系统误差会对测量结果造何种影响。在对系统误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误差进行判别。当系统误差具有明确的大小和方向时,这种系统误差会被称之为恒值系统误差,这种系统误差的判别方法也是较为简单的。由于随机误差具有一定的抵偿性,因此在对系统误差ε进行计算时,则是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和真值之间的差,也就是此时系统误差的确定需要的条件为真值或者其近似值,当真值或者近似值确定后就可以判定是否存在恒值系差。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精准的工程测量措施可以促进其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与质量问题,工程测量可以为水利水电项目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对其进行管理并控制着相关的工程建设,在这其中就包括项目安全问题和提高质量的问题,它还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相关的设计、管理、施工等的设计参考,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并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性能,促进了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祁少华.工程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192.
        [2]唐大友.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7):196-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