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丰林 杜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岩土工程的开发工作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坏。地质灾害问题不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长此以往还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在岩土工程实地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岩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其运控措施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岩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
引言
在岩土工程项目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治理。若防治力度不足,会导致滑坡及边坡问题出现。其原因主要包括稳定性不足、边坡抗滑能力差等,边坡承载荷载较高时,结构层下滑,对建筑使用安全及群众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的边坡稳定问题研究,并制订科学合理的滑坡治理施工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1自然因素
引发地质学灾害的因素还体现在大风、降雨等之上,在风的作用力长期的侵蚀之下,边皮的岩体与土体会发生风化的情况,引发土体、岩体发生不稳定的形势之下,假使再受到外力的影响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引发崩塌事故。
1.2边坡岩体、土体因素
边坡自身的岩体与土体物质构成与边坡与边坡稳定性之间有着直接性的联系,例如石英、强化风岩、坡积土层、全风化岩等重要物质构建而成的边皮,假使边坡土体的物质构成比较容易溶蚀、风化,其就会很难具备一个相对较强的抗风力,且假使积水问题出现在该种类型的坡土之中,这势必会损坏到自身的安全稳定性,从而就会影响到力学参数,最终地质类灾害出现。
1.3人为因素
在边坡在进行人工开挖之后,那么损坏边坡原先岩体结构和土体,从而导致部分边坡转变为陡坎状,随即就会导致边坡表面发生渗透、积水问题的概率变大,在出现这部分问题的时候,就会使得边坡重量变大,随即很有可能会引发崩塌的现象。另外,在开发力度不断扩大的形势之下,边坡部位的坡地也更加趋向于垂直,从而导致坍塌可能性变大。
2岩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锚固施工技术
部分岩土工程边坡地质极易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甚至无形中埋下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岩土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具体可选择锚固施工技术,以此达到良好的施工加固效果。与此同时,锚固施工技术在处理该地质类型的岩土工程灾害问题时,还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基于此,在锚固施工正式开展前,相关施工人员应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当地地质条件进行精准预测和判断,确保其符合锚固施工条件。在岩土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将锚固施工技术应用到土质相对较硬的地势位置。另外,在应用锚固施工技术时,通常还需应用到钻孔机等必要设备,其具体包括轻型液压钻孔机和全液压履带式钻孔两种类型,并且这两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各具优势,前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简便性,在山谷和峡谷施工中可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后者通常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对钻孔深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在孔径要求较大的前提下也需使用全液压履带式钻孔。在钻孔设备选择完毕后,还需精心挑选施工材料。由于锚固施工对材料的质量和强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必须保障挑选的施工材料已达到某些特定要求和标准。
在岩土工程中应用锚固施工技术时,还应高度重视某些特定参数的设定标准。例如,应确保施工孔径、直径的偏差不超过5毫米,以此充分发挥锚固施工技术的最大化作用。
2.2地基加固技术
部分岩土工程的施工环境位于河边,其地质条件也较为松软,极易发生岩土工程渗水现象。由于软土地基原本就具有较强的含水性、触变以及高压缩性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岩土工程沉降等问题,致使整个工程在排水方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针对于此,部分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筑造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方式,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的加固能力。实际上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控过程中,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不但能有效提高岩土工程的稳定性,还能对整个岩土结构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有效降低了岩土工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例如,对于某个发生地质灾害的工程地基,可以科学运用预压法、夯实法等加固技术提高工程地基的稳定性,整体加强工程结构的承受能力。其中预压法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种方法,并且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不相同,真空预压法主要适用于土层厚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而堆载预压法则适用于土层厚度差的区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岩土工程中应用加固技术时通常还需运用网格法,对黏性较大的土层进行更好的巩固处理,同时科学填充岩石之间的缝隙,整体提高岩石工程的密实度和抗压性能。此外,对于地基加固技术的选择,还存在其他多元化施工方式,例如,灌浆法、电化学法等。不同加固方式的使用范围不同,必须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加固方式。
3岩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预控策略
此治理工程案例北坡西侧主要分布1#、2#不稳定斜坡,南坡东侧主要分布3#不稳定斜坡,坡面削方后,在暴雨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地震工况下,1#、3#不稳定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失稳的可能。失稳的方式主要以黄土内部的圆弧破坏为主。首先,不稳定斜坡对垃圾填埋场的施工机械和人员存在直接威胁;其次,边坡失稳后形成的较大临空面会影响后部斜坡的稳定性,造成次生灾害;最后,边坡失稳后会直接影响垃圾掩埋场的库容量,从而影响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区内土层中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当形成一定高度的临空面后,斜坡向临空卸荷,从而出现黄土崩塌,同时沿卸荷裂隙地表水渗入后在湿陷性的作用下形成陷穴,从而增加坡体的含水量。在水的作用下土体强度指标急剧下降,加之物质结构较松散、渗水性较强等特征,为边坡的变形提供了前提条件。
根据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可知,1#、2#不稳定斜坡在天然状态下分别处于欠稳定和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稳定度降低至1.05以下,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1#不稳定斜坡存在整体失稳的可能,3#不稳定斜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暴雨+地震工况下,1#、2#及3#不稳定斜坡将出现整体失稳的可能。生活垃圾填埋场滑坡勘查结果及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灾害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和地震条件下,将产生失稳滑动,严重威胁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区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安全。为提高边坡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施工人员需要对松散岩体加强重视,通过集中处理的方式,提高地质结构面的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滑坡危害。另外,通过不断提高边坡稳定性处理水平和效率,使施工人员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流程,使工程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有效提高。
结语
针对岩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能从源头上降低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在岩土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对地质灾害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建筑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创新与研发新技术和新方法,有效解决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控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整体推动岩土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兴.浅析半岩半土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及防治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32):251-252.
[2]张平.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06):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