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月11期   作者:杜明 付丰林
[导读] 我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迅速,项目的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杜明 付丰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迅速,项目的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勘察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地质勘探的精密度,也提高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在环境调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
        引言
        水工环地质勘查即对项目相关的水文、工程、环境三方面的地质进行勘察,该技术具有多种地勘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中,在矿产等资源开发工程和各类城市建设中都是必须要进行的工作。随着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在地勘领域积累了许多经验。相关理论和技术也随着国际上各种勘测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如今的水工环地勘技术十分的多样,且科技性能逐渐提升。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往往还是适用传统的勘测技术和勘测设备,对新技术的使用较少,且水工环地勘技术涉及的方面广,实际应用时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了先进勘测技术的实践应用,也降低了相关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价值。而不全面或不科学的水工环地勘工作只能获得有效性差的地勘数据,这可能增加相关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恶劣的环境破坏,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及该区域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经济、社会影响。
        1水工环地质勘察主要内容
        水工环地质勘察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地质勘察的内容众多,勘察技术和质量要求较高。在具体勘察阶段,水工环地质勘察内容包括:其一,科学制定水工环地质勘察方案;该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考虑工程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而且需要分析当前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合理的选择地质勘察技术,实现水工环工程现场地质情况的准确记录。目前,水工环地质勘察重点主要集中在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深度、顶板深度等层面。其二,勘察方法设计,在合理编制水工环地质勘察方案,确定勘察对象和要求后,应开展勘察技术方法、实施步骤的有效设计;该环节中,要求勘察技术与项目建设其与的地质情况具有统一性,即所设计选择的勘察方法应适合水工地质现场的具体环境需要。其三,结合勘察技术类型和要求,规范配置相应的勘察设备并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以此来提升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效率和质量。
        2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
        2.1电法类勘察技术
        2.1.1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勘察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勘察主要采取半定量模板,运用三维源体系,在正极源环境中针对错误的勘察结果进行自我修正,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针对观测点下部的各项电分布资料能够实现快速收集,让测点和周围场源之间产生一定的交流感应。勘察人员虽然可以对场源进行调整,但是由于环境比较复杂,各项数据并不是特别准确,因此,勘察人员需要配合使用其他勘察技术,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一步提升各项勘察数据的精确性。
        2.1.2高密度电勘察法
        高密度电勘察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勘察方法,以地球物理基础内容为核心,针对地下介质体的电阻率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运用电测探和电剖面,采取高密度布点方式,针对二维地点断面进行准确测量。采取高密度电勘察技术能够快速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此种勘察方法属于阵列式勘察技术的一种,在具体勘察环节需要勘察人员合理设置观测点,适当提高采集密度,这样才能快速获取准确数据,从而确保后续勘察工作的有序进行。
        2.1.3瞬变电磁勘察法
        瞬变电磁勘察法与电法勘察技术相似,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在波形脉冲效应下能够实现快速勘察。与电磁法类似,通过运用瞬变电磁技术及人工源技术,能够减小外界环境对水工环地质勘察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勘察人员而言,需要科学运用瞬变电磁技术,在减小外界环境干扰的同时提高分辨率。另外,勘察人员还要密切关注周围空间环境,合理选择勘察技术,适当提高信噪比,进一步提高水工环地质勘察作业效率。
        2.1.4频谱机电勘察法
        将频谱机电勘察法和电阻方法有效结合,并合理设置电极装置,能在超低频段体系中确保电阻测量作业顺利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人员要根据周围空间特点科学布置各个勘测点,并结合内部电阻率分布情况对现有的参数进行调整。
        2.2 GPR技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探测雷达技术大多是以电磁波发射原理为基础,实现地质信息的实时采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基础发射设施,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声纳的基本原理向主机发射电磁波,使用该设备可以获得相关数据信息,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相关人员必须将数据图像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才能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对岩石内部结构和岩石色彩的深度分析。通过探测雷达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编辑所获得的图像。在探测雷达技术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改善实际工作过程中难以完成的测量工作,这是因为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信息不准确,难以绘制测量图像。
        2.3地质雷达技术
        地质雷达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大同小异,只不过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相关发射设备来实现电磁波信号的传播,同时采用声纳等原理,对于目标范围内的具体地质情况进行数据收集,最后则是利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给数据进行处理加工。通常来讲,在整个数据包中存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比如岩面以及厚度等。科学合理的利用该技术可以真正实现对地下地质情况的有效勘查。比如在城建过程中,需要对地下管道进行勘测,地质雷达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对其分布情况展开准确的勘测以及测量,但是在勘测深度较大时其结果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4瞬变电磁技术
        瞬间电磁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属于新兴技术,工作人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中有着更多的选择。该技术的应用周期较短,但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明显优势,使其在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通常来说一般会采用垂直磁偶源法以及电偶源法。根据其现场应用所反馈的情况来看,该技术测得的最终数据结果更加精确,对于数据的变化也更加敏感,可以在比较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耦合噪声对于该技术在使用时的影响程度较低,可以实现在空中进行工作,因此不容易受到地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5 RTK技术
        RTK技术结合了载波位差点技术和GPS技术,实现了从静态测量转变为动态测量。RTK技术的应用收集了多个北斗卫星的测量数据,建立了标准监测站和移动监测站,对数据进行平分处理从而获得厘米级或毫米级的程度,RTK技术可以提高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测量点的网络优化可以避免由数据衰减导致的误差,虚拟参考局的设置可以使用在测量区域内的RTK测量结果,扩大标准监测和移动监测之间的距离,减少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结语
        综上,通过对水工环各项勘察技术(GPR技术、RTK技术、电法类勘察技术等)的具体应用进行合理分析,发现其可以明显提高地质勘察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志文,欧阳燕,罗湘,等.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江西建材[J].2019,17(5):187-188.
        [2]陈昊东.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5):297.
        [3]王弘.探究当前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其应用范围[I].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5):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