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英
37280119671111**** 276000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出行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对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问题以及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公路路基的建设和路面的建设是公路建设的主要方面。但是复杂的交通环境和天气原因都会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同时公路建设技术在施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总会出现由于技术不完善,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1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重视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在公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应重视控制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应注重公路路基施工中技术含量的增加,在结合工程施工要求基础上开展路基施工,以达到预期的路基施工强度,为车辆以及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减少可能会产生的安全事故。应重视公路路基强度,在公路工程中,会存在较多特殊的路段,因此,应加强对细节方面的控制,促使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方案。当路基施工中的强度逐渐提高后,有利于实现公路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路基施工状况的优劣与公路路面的结构质量、行车安全性、功能特性等密切相关。重视路基施工作业的高效开展,可以有效保障公路路面基础的功能,促使其能够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在施工以及设计路基时,应使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应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通过有效控制路基施工中的质量,可减少公路路基应用问题发生及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保障行驶的车辆及驾驶人的安全。应重视公路路基施工的具体细节,避免由于质量问题带来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满足公路建设质量可靠性要求。通过控制公路路基的施工以及关键环节,可以有效保障公路安全,使公路施工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可以获得全面提高。
2 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问题分析
2.1 工程设计方面的问题
方案设计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若是在方案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内容,则会直接导致后续施工中发生质量下降、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市政道路建设效率效果的维护。一般而言,导致工程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为没有切实依照工程建设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市政道路建设的现实需求展开方案设计,促使方案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整体的可操作性下降。同时,若是在实际的施工前没有针对该建设方案展开可行性分析以及技术研讨,那么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的概率上升,无法保证跌市政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
2.2 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
市政道路建设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同时,由于施工人员普遍更加关注施工进度以及造价的控制,因此对安全问题较为忽视,提升了市政道路建设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多种施工安全问题频发,例如再未佩戴专业安全防护装备的条件下进入施工现场或参与施工;忽视安全警示标志;没有严格依照技术标准、施工指南展开施工操作等等。另外,未定期落实到施工安全教育也是当前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安全性问题,导致道路施工的整体安全水平下降。
3 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城市地表水技术的科学应用
对于市政有轨电车技术的应用,建设工程队还必须做好石膏排水技术的应用,因为石膏排水技术原则上可以更快地去除道路上的降水,这更科学。市政道路路面排水技术应用于实际施工有两种途径。
一是中央排水,在硬路肩外设置水泥预制块,或在现浇沥青混凝土上设置相应的挡水块。利用该技术形成的三角形给水箱和硬路肩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有效地排除和供水,在路段每隔20-50米设置一定的排水口和排水日志,以便及时排干道路上的雨水。二是分散排水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必须集中在相对平坦的地形上,特别是纵向倾斜度不等于整个城市道路0.3%的长路段。如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连续避免路段上坡上的杂草及其对排水的影响,有利于城市路面的有效排水。
3.2 机械设备现场管理
建设市政道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的同时也要注意保养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机械设备现场的管理要做到,根据施工实际合理的选用设备,选择出最优设备。设备选择完成后,再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具体安排,布置机械设备的使用地点及使用时间,当使用机械设备时,要清楚路障,一切为机械设备让路,这样就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3.3 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
市政道路施工中必须用过人才能顺利完成项目,因此业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把施工人员组织成纪律严明富有效率的队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使得施工中的每名人员都觉得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让员工感觉到家的温暖,具体做法可以举办一些生产竞赛类的活动,多给员工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2.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让员工服从管理,软硬并施。
3.4 路面及人行道施工
考虑项目地处繁忙路面,对道路通行需求高,采用C20混凝土代替5%水泥稳定碎石层,待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开放交通,有效降低养护期对交通的影响。路面结构施工管控重点:(1)对路段的现状管线情况进行调查,及时与管线产权单位联系并采取相应管线保护措施;(2)结合现场情况,挖掘引流或抽排,及时排除积水,避免积水对路基浸泡造成破坏;(3)采用商品水泥稳定料及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垫层灌缝饱满,保证垫层施工质量;(4)严格遵照沥青混凝料配合比,控制沥青层面摊铺温度,合理碾压,自然冷却降温后开放交通。人行横道施工管控重点:(1)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铺砖拉线辅助,确保缝齐面平;(2)保证缘石等长顺直,弧度异形加工,勾缝饱满整齐,确保线型整齐流畅;(3)垃圾废料日产日清,尽量降低施工对该路段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3.5 严格控制重点工序质量标准
对于挖方路基施工,路基挖好后要及时施工,如果不能及时进入下道工序,应预留10-30cm的距离,尽量减少对路基土壤的扰动以及路基暴露时间。填方路基施工时,对于一些压缩性差造成的土方间隙,可以采取其他填料填充,避免留下质量隐患。电力沟施工是管线综合施工的重点,电力沟基槽开挖至标高应做好验槽记录。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垫层浇筑,同时,按照设计规范预留变形缝。墙体浇筑时为保证混凝土结构良好的整体性,混凝土施工应连续浇筑。已施工完成的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待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后进行肥槽回填,回填时应分层压实进行,尽量避开雨天进行,如必须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道路结构层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碾压温度和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时间,保证面层摊铺连续稳定以及养护时间。同时,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旁站,本道工序施工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较为重要,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公路路基施工方面的重视和对关键环节的关注,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保障公路路基施工质量,促使整个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葛颖洁.关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试验检测质量控制的探讨[J].居舍,2021(14):125-126.
[2]田世湖.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3):191-193.
[3]刘旭麟.管理角度浅谈市政道路施工测量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