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同才
身份证号码:37142519911220****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现代建筑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在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必然,为了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提升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
高支模施工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工程质量,需要对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善,完善建筑工程的内部结构,提高其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1高支模施工工艺要点
1.1施工设计
在高支模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熟悉施工图设计,对高支模空间的关键模数要有掌握,为保证支模体系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详细调查当地市场支模架材料情况,包括扣件类型、主次龙骨的规格壁厚等,然后结合施工图设计选择最合适的龙骨模数。在施工方案受力计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所在地风荷载、浇筑混凝土承重荷载、施工临时荷载以及现场环境中各类荷载。在进行支模架立柱间距设计过程中,梁底立柱是高支模施工工艺中的关键点,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水平和垂直剪刀撑的完整性,先需要控制梁立柱的横竖距离,一般来说其距离与板一致,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距离也是板的倍数。最后根据选用扣件和钢管类型进行对应的受力验算,确保支模体系安全稳定。
1.2施工准备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应先由施工单位组织本单位施工、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再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施工中严格按照经过专家论证的方案实施,保证施工现场与方案要求一致,严禁随意变更方案。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前,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高支模系统结构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验收,留存记录及相关资料。
1.3搭设支撑架
施工方案设计是保证高支模施工质量的前提,搭设支撑架是高支模施工中的重点,支撑架的搭设质量将会决定高支模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搭设支撑架的过程中,建议采用逐排或者通层搭设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保证立杆和水平杆连接的稳定性,扫地杆距离地面最好不要超过20 cm,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要控制在规范以内,对于高度较高的H段立杆的偏差,也要将其相对值控制在H/600以内。对于四周立杆支撑的设置,最好选择剪刀撑以提高其连续性。另外,要在不同步或者不同跨中,进行相互邻近的2根水平杆接头的设置,其中注意两根水平杆之间的距离通常需要大于50 cm,还要控制接头与主节点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接头的中心点要在1/3跨段左右。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4混凝土浇筑
高支模设计普遍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采用分层浇筑法,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再加上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避开混凝土的水化热高峰,要尽量减少每一层的浇筑时间,使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够紧密的连接,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抗裂性。如果某些工程的梁高超过1m,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首次浇筑需要从梁底开始浇筑,后续要将上部梁、楼板等结构一次性完成浇筑。重点部位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砼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砼在初凝前结合良好。
做好测温工作,随时控制砼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差值均不应超过25℃。混凝土浇筑过程以尽量降低冲击荷载和逐步均衡增载为原则,故管道泵在楼面上用轮胎等柔性材料支垫于梁上减震。框架柱先浇筑,再绑扎梁板钢筋,后浇筑梁、板砼,以便整体支撑架与柱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整体稳定性。梁板砼浇筑由两端向中间对称浇筑。避免荷载不对称造成支撑架体倾斜或失稳。浇筑过程中须及时移动管道泵,砼虚铺厚度控制在设计标高+15cm以内,并须随浇筑随振捣摊开,避免局部堆载过高,造成局部荷载过大。浇筑砼过程中,派专人负责注意观察模板、支撑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砼凝结之前修整完好,才继续浇筑。
1.5高支模体系拆除
高支模支撑系统拆除前,应根据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满足强度要求,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后方可开始拆模作业。在进高支模体系拆除的过程中,由于高支模体系拆除之后,会导致支架受力情况发生改变,所以需要提前对支架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调查,不能盲目进行支架的拆除,以免出现支架受力不均与而导致高支模体系出现开裂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计算,保证当拆除支架时,内力变化速度较为缓慢,将其值控制在高支模体系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拆除过程的安全性。
2高支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制定科学质量管理方案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施工环境复杂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为了保证高支模施工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案,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综合参考,制定出正确和完善的技术路线,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为了防止有不良因素对高支模施工产生影响,需要相关人员具有风控意识,在施工之前就探究可能会出现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的不良因素,并且针对这些不良因素能够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因此,还要明确相关监督部门所具有的责任和权利,还要对监理人员进行工作评估,规范管理人员行为。最后,完善的质量管理方案还需要有人能够去执行,将其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从方案设计、审核、论证,施工自检、互检、交接检,监理巡视、验收、旁站的系统管理,以此来提高对施工质量控制。
2.2规范排架搭设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技术管理人员和劳务作业人员对施工方案的理解能力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高支模施工的结果,施工企业要重视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程序关键部位充分交底,对现场支模架搭存在的困难能够提前告知提前谋划处理方案,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高支模搭设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要做到对施工中每个环节都能了如指掌,在立杆搭设前务必要夯实地基,在进行搭设排架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对搭杆距离的控制上,横杆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施工方案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排架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剪刀撑的安装,剪刀撑搭杆与地面的角度要保证在45°~60°之间。最后,为了避免天气因素为施工安全的影响,还需要做好避雷的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结语
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是否完善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给予重视。面对建筑逐渐趋于高层化和复杂化,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完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完善高支模施工工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鹏,刘俊,仲启涛.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20(03):25-26.
[2]郭超.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78.
[3]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