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4月11期   作者:田林军
[导读]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频繁出现水资源匮乏现象,因此节水灌溉成为我国节约用水的关键环节。
        田林军
        绥德县河库服务站,陕西 榆林 718000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频繁出现水资源匮乏现象,因此节水灌溉成为我国节约用水的关键环节。所以加强灌溉渠道的养护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还能够提高灌溉效率。本文就灌溉渠道重要性、易出现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措施分析;
        灌溉渠道是灌溉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灌溉渠道养护的好坏间接影响着灌溉效率的高低,这也是节约用水的关键点。同时还会影响渠道两侧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加强灌溉渠道管理养护能够提高灌溉效率,增加灌溉效益,对居民的安全防患于未然。灌溉渠道养护良好可以将水源进行合理利用,包含引水、蓄水、配水、灌水等,进而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因此对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渠道灌溉管理养护重要性
        提起灌溉人们想到的就是农业方面的应用,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灌溉在这方面的应用极其广泛。灌溉渠道最多的是农田水利,它以农田作为代表,大多数是预防天气干旱是缓解农作物干燥,在北方较为常见[1]。加强灌溉渠道管理养护能够保证渠道正常运行,在农作物缺水时及时补充水分。可以说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命脉”,而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是灌溉正常进行时的基础条件。
二、灌溉渠道极易出现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杂物淤泥、人为破坏
        灌溉渠道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运行条件的限制。灌溉渠道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就会出现损坏现象,如果在灌溉渠道出现断面现象,就会导致渠道中的水流速度大幅减小,会出现淤泥杂物砂石等,这些都会影响正常条件下的灌溉。此外,渠道内的水流过小会导致渠道内滋生杂草,杂草会对水流产生一定力量的阻力,进而影响渠道中水流情况,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对正常灌溉产生不良影响。
(二)灌溉渠面出现沉陷
        灌溉渠道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都会出现表面沉陷及渠道边坡失稳的情况,出现位置大多都在填方渠道的地基部位,这个部位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进行灌溉渠道施工中存在一定缺陷,最终的设计结果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另一方面是因为灌溉渠道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受使用时间长、外界影响等因素,使得渠面和坡边长时间接受雨水及渗漏水的外力作用,发生沉陷状况。此外,还会有一些灌溉渠道出现问题的部位是在挖方地基位置,主要是因为地区不同,土壤差别较大,这种情况下的地基大多为沉陷性土质,这种土质遇到水后就会软化,进而造成沉陷。
(三)渠道渗漏,影响输水效率
        灌溉渠道主要作用就是引水,通过输送水源来缓解天气原因造成的农作物干旱。因此输送效率高低是较为关注的。灌溉渠道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水损失,渗漏是最为严重的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水量,降低输水效率,影响灌溉进程,严重时还会引起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碱化。有的甚至会形成塌滑破坏。
(四)灌溉渠道边坡塌陷
        灌溉渠道在冬季运行时会产生冰凌。有些寒冷地区的渠道水流表面形成冰层,当渠道内的水流静止或者水流速度小时,冰的冻胀作用会将渠道边坡撑开裂纹,造成来年使用不便。其中会有一部分水渗入到渠道内,根据水在冰冻时体积增大0.09倍的性质,基土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加,这就为其上的砼衬砌面板提供了向上的推力,如果推力较大,会引起砼衬砌面板在该力方向上的位移或使衬砌面板本身发生破裂、翘起、滑落,严重的将导致渠道边坡塌陷[2]。最常见的破坏形式包括裂缝、鼓胀、滑塌、架空隆起等形式。


三、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措施
        渠道管理养护是管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工作,相比之建造灌溉渠道,其管理养护更为艰巨,主要是因为其渠线长、建筑物多、地质复杂、涉面广等。所以灌溉渠道的管理养护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群众工作。按照及时抢险、及时维修、及时养护的原则,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多方面共同维护,是灌溉渠道在运行中出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
(一)组织措施
        针对灌溉渠道的养护,应该组建精干、高效、务实的管理组织,在组织中各层管理人员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工作细化,责任落实,按照承诺指标划段包干。同时要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可以建立健全责任制管理办法,以此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同时还要完善运行制度,认真做好渠道的日常检查、养护、维修等工作。建立检查制度,可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区域,按照“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保障灌溉渠道的正常运行,保证输水通畅。
(二)技术措施
        在灌溉渠道的日常管理中,人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管理人员及养护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更是重中之重,对灌溉渠道的维护与修缮也是至关重要。所以一定要求人员均有一定的技术手段,要构建出充满活力的队伍,采取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表格、定记录、定流程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管理措施,通过现代化、可视化等手段,强化队伍知识储备,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渠道养护措施包括清理渠道内的淤泥杂物,主要包含阻水建筑、垃圾、淤泥、杂草等。例如,渠道一侧或者两侧山坡的引水沟要经常组织清理,防止淤泥阻塞,同时要经常检查是否有损坏部位,及时维修,防止客水漫溢入渠,冲刷坡渠。要禁止在渠道内及两侧放牧、挖口等。禁止往渠内倒入垃圾、工业废品、腐烂杂物等,防止水污染及水阻塞。寒冷地区要尽早放空渠道,在冰冻之前降低渗水量。对于采用塑料薄膜防渗的渠道,一旦发现贯穿性裂缝,就要采取措施维修,可以灌注沥青填缝,加厚保护层。
(三)经济措施
        灌溉养护管理方面可以实行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利益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建立奖惩机制,使得管理人员自觉关心灌溉渠道状况,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每一级都要保证下一级的经济权利及经济效益。在维护基础设施上可以更坏较差的设备,同时可以配备交通工具,改善一线条件,稳定一线职工队伍。管理部门要按时拨放资金,保证灌溉渠道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合同措施
        各级水管部门可以签订相应合同,将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后果明确。事物管理细化、分工细化,做到“赏”事好办,“罚”事易行[3]。同时要与灌溉渠用户、协会、村、社区、政府部门、用水单位等签订合作协议,以此共同维护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与渠道安全运行。可以同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签订安全管理维护合同,使用其先进技术与雄厚的资金力量,让灌溉渠道效益最大化。此外,要加强《水法》及灌溉渠道的宣传,让群众认识到灌溉渠道的重要性,通过报刊、宣传语、广告等形式,引导群众自觉加入渠道管理养护工作中。
结束语
        灌溉渠道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对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益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是一个复杂繁琐、牵涉面广的工作,在管理时要采取科学的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措施做好灌溉渠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同时针对管理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探讨、解决,根据实地情况做出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方案,在工作中不断改进管理及养护方式,多发动群众力量,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让群众认识到灌溉渠道的重要性,防止人为破坏事件的发生。此外,要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人是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好的技术人员在维修养护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灌溉渠道管理养护工作做好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参考文献:
[1]郑洪建.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5):110+114.
[2]姜航.水利灌溉渠道防渗管理及其维护的分析[J].名城绘,2020, 000(001):1-1.
[3]杨胜恒.灌溉渠道的常规养护和维修[J].砖瓦世界,2019,000(004):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