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4月11期   作者:张卫东
[导读] 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河道生态护坡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一施工技术也进入了发展时期。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施工技术起步较晚。
        张卫东
        绥德县河库服务站,陕西 榆林 718000
        摘要: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河道生态护坡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一施工技术也进入了发展时期。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施工技术起步较晚。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此,建设单位需要完善布局工作,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以此确保整个工程能够稳定、可靠运行。水利工程属于民生工程,他可以确保整个经济建设水平稳定发展的同时,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护坡的主要作用,并对其中的技术经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作用;技术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护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技术设备、施工工艺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国外技术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了解到我国的河道现状。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探究水利工程的护坡施工技术,采用不同的施工形式,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发挥工程效益,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真正地将生态建设工程建设统一起来。
一、水利工程中生态护坡的主要作用
(一)防洪功能
        当前在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整个工程的建设对城市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在实际施工开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将生态护坡理念作为基础与建设的主要方向。在这一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会显现出很多作用主要包括生态护坡的美化城市、调水、防洪等功能[1]。在对生态护坡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会结合地域的水文情况合理调节,这对于实现区域水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态护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功能是防洪。在出现洪水过程中,完善的生态护坡植物根系能够减少对泥土的侵蚀,以此做到防洪作用。其次,是防旱灾。在干旱过程中,植物会将根系中的水分与外界进行交换,可以防止河水枯竭。在对生态护坡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区域来合理选择,进一步实现抗旱防洪的作用。
(二)生态功能
        在生态护坡建设的过程中,其与传统护坡存在较大的差别。生态护坡主要具备防洪抗旱作用,与此同时也应当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与周边的环境进行融合,从而达到保护周边环境的目的,也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美观的体验。在当前对生态工作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根据自然规律,生态环境来推动物种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在生态护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河道、水源、地域进行选择。在与周边环境相处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其相互作用,为动物、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实现环境之间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2]。
(三)景观功能
        在生态护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当地的原材料来开展。例如草皮、植被等,这样可以利用植物间的适应性来防止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可以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外来物种的破坏作用。对此,在对河道施工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景观修改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目的。选择的植被品种应当适宜当地植被特点,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案来对具备结构进行规划,以此发挥生态护坡的景观功能[3]。
二、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分析
(一)生态混凝土
        在实际河道生态护坡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要求,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结合使用条件和材料特点来确定方案。在施工开展的过程中,混凝土这一材料的使用较为广泛。为了进一步满足工程的特点,在实际施工环境下对混凝土进行拌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添加剂和骨料。

在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将保水剂加到空隙部位,利用河流和植被的水分来连接土壤和岩石。这样一种结构可以在汛期达到抗洪作用。对此,利用生态混凝土技术可以更好地规避建设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在护坡上种植树木来改变河道和生态环境,达到环境保护目的。在河道护坡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生态砖,以此保障护坡稳定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砌砖施工技术强化结构稳定性。施工单位也可以用生态砖来更好地匹配周围环境,突出生态特点,防止出现水土流失[4]。
(二)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
        在实际开展河道生态护坡建设的过程中,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主要结合河道的施工环节,采用不同类型的植被栽培模式。这种方式利用于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可以从植物特点和力学原理角度出发来构建针对性的植被和土工材料,以此实现它们之间的加固作用,更好地突显出湖泊的防洪涝能力。这些材料主要是以密度高的化工材料作为基础,形成蜂窝状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种植相应的草坪或植被,以此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这一技术在我国十分常见,可以将沙土与植被种植到蜂窝中。利用植被让根系渗入蜂窝泥土中,与环境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也可以促进整体防洪涝的目的,起到保护的堤岸的作用[5]。
(三)网格生态护坡系统
        当前在实际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材质来科学地规划网格结构,如混凝土。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选择中间位置来进行植被的种植,从而更好地构建网格生态护坡模式。当前所应用的网络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十分突出,可以更好地推动护坡技术的开展。在实际工程推广的过程中,这一技术适应性也比较强。当前在现场施工开展的过程中,技术难度较小,成本较低,也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发挥观赏价值。但是它与其他技术相比,损耗成本就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需求来进行深度的考虑。结合护坡实际情况,应当首选这一技术。对于在农村地区排水罐规模较大的区域,若是资金充足,可以使用这一技术保护环境,提高植被稳定性,为生态做好保护[6]。
(四)人工种草护坡
        在实际生态护坡施工开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可以利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来更好地开展人工护坡施工。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工播草种的方式在坡面种草,施工单位也可以选择一些根系发达的草来强化其固定性的效果,防止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在铺设草皮的过程中,若是坡度较低就可以用平铺的方式。相对来说,迎水坡面的流速较快,因此不适合种植人工草种。在实际护坡建设阶段,利用水力喷播种草护坡技术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展护坡工作。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科学拌合,利用机械加压方式喷射草种这一技术,施工效率比较高,速度较快,也能够有效提高草种的发芽速度,可以保障整体的重要情况,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开展的过程中,针对于河道生态护坡施工需要认识到企业主要作用,包括防洪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等。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利用生态混凝土技术、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网格生态护坡系统、人工种草护坡等各种技术来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促进工程建设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保护河堤。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1):67-68.
[2]孙邵岗,张丽丽.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珠江水运,2020(15):73-74.
[3]赵建芬.河道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机,2020(08):116+118.
[4]夏晓庆,陈莉,周营.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61-162.
[5]左海林.乡镇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04):184.
[6]廖样鹏.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4):206-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