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4月11期   作者:杨桂丽 胡东江 候林欣
[导读] 我国水利施工工程历史悠久,都江堰、坎井、京杭大运河等均为我国典型的水利工程项目,迄今仍在发挥水运、调剂洪水的作用。
        杨桂丽、胡东江、候林欣
        37292819900407****
        37292219901222****
        37290119881113****
        摘要:我国水利施工工程历史悠久,都江堰、坎井、京杭大运河等均为我国典型的水利工程项目,迄今仍在发挥水运、调剂洪水的作用。水利工程在应用过程中,其具有防洪、灌溉、生态环境保护、发电等功能。在水利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掌握水利工程常用的施工技术。严格控制常用施工技术,掌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以增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效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基础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核心内容,直接影响最终项目建设质量。基础施工过程中,应明确施工时间,根据水流实际变化及水位,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根据项目实际状况以及项目设计图纸做好整体规划,避免设计与实际施工无法匹配。水利水电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前期以图纸设计为核心,进行图纸设计时应对施工环境进行系统性勘查,避免出现各类误差。应重视各类隐蔽工程,隐蔽性是此类工程核心特征,具有隐蔽性会导致无法及时指出相关问题,影响项目建设质量。
一、水利施工技术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技术类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发展速度较快,应用范围广泛。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完成干硬性混凝土摊铺整平作业后,可利用碾压装置逐层进行振动压实。压实的混凝土具有较强的防渗性能,压实施工技术具有速度快、强度高、工序简单等特征,大型机械的有效运用可提高施工效率。在大面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施工中应用该技术时,需要利用大规模土石完成土石坝铸造作业,并引入振动碾压机械设备,利用大范围、大规模的碾压技术加强压实效果,形成具有较强抗渗性的牢固堤坝。在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技术进行应用时,应夯实混凝土,提高牢固性。
        1.2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中使用较广泛,科学、合理选取预应力管桩,可有效提高基础工程质量。预应力管桩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熟悉掌握各类管桩实际功能,明确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差异,不同类型的管桩对基础施工质量的影响不同。在水利水电基础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静压法、锤击法,应用成效较显著。静压法依据压装机配重与自重,通过压柱或压梁网桩顶抑将桩身夹住对桩身进行施压,将管桩压入土层;锤击法施工较为迅速,更易保证施工质量。管桩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有效协作,桩位放样工作完成后进行定位并做好覆盖保护工作。在管桩沉降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其垂直偏差满足相关要求,应配备两个专业人员分别为前侧方布设相应的吊锤以及对实际位置进行审核。在焊接相应接桩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全面检查焊缝质量、间隙时间,完成焊接后需要经过专业人员检查,保证质量满足相关要求。检测是管桩施工核心内容,检测方式通常包括低应变法检测、桩高基应变法检测,检测桩身完整性以及单桩自身承载力。
        1.3BIM设计技术
        为了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应开展工程项目的相关工作。传统的设计模式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多采用CAD设计模式,整体设计难度较大。

水利工程设计包含较多数学、几何项目的计算,尤其在几何项目计算中,各异体型结构单元相互交叉,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空间分析能力、几何分析能力,整体难度较高,易影响项目设计的精度。在全新工程建设模式下,BIM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BIM技术具有信息完备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等特征,且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的特征较为突出,依托该技术,设计人员可进行设计的优化和出图管理。在实际设计中,BIM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平台,基于该设计平台,设计人员可模拟水利工程设施三维模型,在该模型下,可系统展示水利工程基础建设环境、施工导流、主体建设、工程影响因素等诸多内容,直观展示了项目设计内容,提升了水利设施的整体设计质量。
        1.4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的测量手段,同时还为测绘定位技术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众所周知,传统地面定位技术主要作用在测水准、测角、测距等方面,但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完全将传统形式的定位技术取而代之。精准度高、定位范围广、速度快、效率高等是目前GPS定位技术最明显的特点。GPS定位技术完全由静态定位衍变成了动态定位,而在定位服务领域中,也从测绘与导航领域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中。然而,随着GPS接收机在工程应用中得到普及之后,也逐步衍变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定位器,这一操作,极大地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运作效率。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2.1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在促进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相关企业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积极作用。可在企业内部倡导、鼓励员工学习先进技术,设立科技风险、奖励机制,制定技术创新奖励细则,充分调动广大技术工程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需要根据水利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工程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将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建设为具有一流工程管理水平、一流施工技术的管理型企业[3]。在优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并利用先进机械设备,尤其是对国外先进设备和新技术进行引用时,需要根据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对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使其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相适应,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2.2建立健全水利施工企业的内部体制
        其实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出完善的内部保障体系,以保证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解决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那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构建内部体质,首先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以保证相关技术人员可以不断对技术创新进行思考。其次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与相应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与机构合作的方式来扩充企业内部技术团队,并提高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最后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对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还要将相关施工费用进行计算,并将技术应用与施工成本进行统筹规划,进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来讲较为主要的就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还有较多不足之处待解决,水利水电工程的落实缺乏有效的载体。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对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重点的审查,并且将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引入该工程当中,然后还需建设技术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的监管制度。此外,还需组建监理小组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工作价值。希望借助于技术管理可以对施工技术进行更加妥善的使用,并且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只有这样,水利水电工程才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按时竣工。
参考文献:
[1]李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灌浆技术的应用[J].居业,2021,{4}(05):98-99.
[2]唐成方,杨林.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9):37-38.
[3]赵本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技术探究[J].四川水泥,2021,{4}(05):49-50.
[4]高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3):117-118.
[5]黄院亭.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度风险分析[J].居舍,2021,{4}(13):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