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也
湖南地科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资源,是每个时代都不可缺失的资源,能否合理的利用这份资源,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从传统的规矩度田中走出,朝着信息化统计时代迈进。本文详细阐述了土地工程信息技术的常规技术,以及土地工程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地工程 信息化技术 3S技术 发展趋势
随着“3S”空间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等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土地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国务院相继出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国土空间基础资源信息平台建设要求,以及第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即将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土地信息学的发展将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1]。
一、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核心——3S技术
1.3S技术的真实面貌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2.3S技术的各个‘成员’,在土地工程信息技术中分别充当了什么角色
2.1 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眼睛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物质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物质和现象进行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在千万里之外了解到目标地区的地理、地貌特征,从而作出相应的工作准备。故而,遥感技术可以说是土地工程信息技术的眼睛,是相关工作人员‘睁眼看世界’的基本。
2.2 GIS技术——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神经中枢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还可以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以及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
地理信息系统还有一个特殊的‘可视化’功能,能够将通过计算机屏幕把所有的信息逼真地再现到地图上,成为信息可视化工具,清晰直观地表达出信息的规律和分析结果,同时还能在屏幕上动态地“监测”信息的变化。
作为神经中枢,地理信息系统是合格的,它能够帮助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信息的组合、分析,为制定具体方案提供坚实的信息元件。
2.3 指引行动方向的罗盘——GPS系统
GPS系统是由美国研发的,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就像悬挂在太空中的巨大罗盘,可以精准、快速、高效的锁定目的地的三维坐标以及其他信息。
GPS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等不同领域。
3.土地信息化技术的常规流程
任何一项大型工程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缜密的设计、精准的测试、反复的讨论,然后才会付诸行动。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如此,而且它在应用中涉及到的数据更加繁多,探讨和设计的时间更是较为繁长。
依据现有资料的记载,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流程,大致如下图:
.png)
二、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信息孤岛林立,无法发挥出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威力
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不仅仅是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同时它还牵涉到自然资源、人文科教、数字化建设等相关方面,极具多元色彩。因此,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是对某个方面的建设,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建设。
与其他信息化技术一样,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依赖于一个庞大的、能够连通各个地方的大型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以确保能够在最快的速度找到最需要的数据,制定出相关的行动方案。
但是现在数字资源的共享工程还没有完工,很多领域还处于‘孤岛’状态,根本无法将土地工程技术的威力发挥出来,反而会对其形成限制,使得这个看似很先进的鸡肋技术白白占用大片空间。
2.缺乏规范数据标准,各种数据满天乱飞
除了数据平台之外,土地工程信息技术还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缺乏一套规范的数据标准,无法快速有效地进行数据交流。
每个人、每个城市都有他们自身偏爱的数据交流方式,而这种习惯也随着数据化时代的来临,进入到缺乏统一管理标准的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之中,造成各种类型的数据漫天飞舞,结果导致很多人和自己擦肩而过,甚至面面相对,却无法交流。
三、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优化方案
工欲兴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推动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对其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快速、精准、优质的服务。
1.打破信息障壁,使得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进行无障碍交流
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也是数字信息技术的一种延伸,同样依赖于能够让信息进行高速传递的互联网,以及能够精准储存、传送数字资源的数字资源库。因此,它与其他信息化技术一样,要想发挥出绝对威力,必须打破空间障壁,将所有的数据资源进行共享、交互。
故而,要推动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必须先打破信息孤岛之间的壁垒,使得各方的数据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各方可以快速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尽快展开相应的研究、探讨,使得各方得到共赢。
2.建立强大、有效的管理机制,规范数据传输标准
打碎信息孤岛固然可以让数字资源进行快速传播,但是如果不能阅读其中的信息,建立快速传播的平台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在打破信息孤岛的同时,要组建起统一、有效的数据传输标准,能够让坐在信息平台各端的成员能够读懂收到的信息,同时这也为组建共同的数据资源信息库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统一、规范的数据传输标准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帮助其在下意识的状态对已有数据进行格式校准,能够确保信息的保存效果。
四、未来世界的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
随着数字化工程的逐渐建设,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时代的封印正在逐层打开。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技术一定会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届时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必定占据一定地位。
1.迈入土地工程智能化时代
截止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0%,也就是说只剩下40%的人居住在农村,而这些人之中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不具备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在未来,我国的城镇化率只会不断提升,不会出现反弹现象,这也就意味着农村的劳动力会进一步缩减。
但是农业生产是不可能荒废下来的,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生存命脉。因此,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在未来必须衍生出相应的技能,来解决这个难题。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由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给出,那就是把农田进行集群规划,然后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管理。
我国的目标是复兴民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各个领域强大起来。故而,迈入智能化时代,是我国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
对于生态环境,世界上的每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用后治’的过程,而我国吸收了它们的经验,采取‘治用结合’的方法。也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抢救性修复以及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
尽管现在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两者已经在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相比在不久的将来,在社会的需求下,这两个时代的巨人一定会聚集在一起,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工程,将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绿色、更加健康,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结束语:信息化时代的大门正在向我们敞开,每一个方面的工程建设都逃不过信息化的命运,区别在于完成的速度快慢而已。故而,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取代其他传统技术,成为时代主流只是时间问题。相信在未来,土地工程信息技术能够让我们的土地更智能、更高产、更绿色,为祖国发展、民族振兴贡献上属于它特有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海欧. 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2):262-263.
[2]陈坤.曾令瑶. 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建筑发展, 2020(04):48-49.
[3]杨志平. 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山西农经,2020(17):135-136.